不管了,成汉也是汉,兴汉! 第104章 占田均田

作者:材官校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6:54:45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了解东川具体的情况后,刘麟便觉此事危险重重,一个不小心就会阴沟翻船。

因此,他不得不再三斟酌,不敢莽撞冒进。

可这事更拖不得。

因为刘麟还想维持住宁州刺史府的官府公信力,好对南中做进一步的开发。

如果他再不把铜矿拿在手里,那怕是要选下下之策,和任回一样拉着兵卒四处掳掠了。

于是,又观察了那几名夷帅几天后,刘麟和霍彪一行人敲定,五天后,也就是游子远厘清耕地回味县的当天,就是发兵之日。

...

五日时间,眨眼便过。

清晨,游子远带着州郡兵匆匆赶回。

纵观华夏历朝历代,厘清田产就没有轻松过。

游子远这次同样如此。

好在王逊、任回留下的阴影未褪,霍彪大军尚未拔营,仍在味县手持斧钺威慑建宁,游子远也算是勉强完成任务。

但结果并不理想,最多就是让大姓富户们补齐了不少的田赋。

因为,这里与其说是官府的南中,不如说是大姓夷帅们的南中,除了庲降督护和霍戈时期,南中的律法、政令、土地开荒,基本都是各地区的大姓和夷帅们自己说了算。

这就导致,宁州刺史府可课之税少之又少。

因此,临行前,刘麟决定还是先把封建时期治政的头等大事——田赋敲定下来,好让游子远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工作。

“既然土地清查完了...那就一步步来,先规范田制吧。”

虽然刘麟知道有均田租庸调、两税法、永佃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甚至更高效的田赋税法,但时移势易,这些的原版都不合适现在的南中!

不说别的,宁州刺史府里,可是九成的都是出自大姓夷帅!

自己如果真的拿出了什么过激的税法,把这些南中的既得利益者们伤的太狠了。

那就等着宁州刺史府里的这些骨干们,给自己也来个“倍之”了!

“还是占田。”

刘麟在竹纸上定下了基调。

但历史上那个撑了二十来年就崩溃的占田制,以及大成模仿来的样子货,肯定不能拿来用了。

“地利不能尽用,人力不能尽施”、“广占荒地,封山锢泽”,这都快被人指着鼻子骂设计的太糙了。

于是刘麟决定,趁着这些人还没见识过永佃制,提前给田底田面调套层壳子,拿到现在来!

只不过要改的地方太多。

一是要保留占田制对这些大姓夷帅们的妥协优待,但那种离谱至极的七百多倍的士庶占田比,还是改正些的好,不然就会像原本的占田制一样极速崩溃。

二是要挪用均田制鼓励庶民开荒的核心激励,毕竟前世在均田制激励、农具革新等因素协同作用下,可是掀起了中古时期最大的庶民垦荒浪潮!

现在将之平移到连上千坝子都尚未开发完的南中,简直再合适不过!

可是唐朝先例在前,像永业田这种核心激励的政策,太容易导致比例失衡无地可授,于是刘麟决定,以永佃制的田底权和田面权替换之,虽然宣传可能会打些折扣,但应该同样够用。

至于会不会水土不服,刘麟只能说,抱歉,现在兵权在我手,别逼我祭出后世的碾压级杀器——集体所有,股份合作!

“如此...便可以激励庶民熟夷自发去开垦荒田,上报缴税。届时,有如此之多新恳之田,任回提前收税之危局,解矣。”

仪武园,书房中。

一张张的竹纸铺在桌案上。

听着刘麟的讲解。

游子远、李叡、霍彪皱眉深思。

霍三、陈安则是头昏脑涨。

“唉...还是缺个治政系的人才啊。”

其实不是刘麟讲的有多复杂,纯粹是有些专业不对口。

游子远虽然足够出色,但更多的是在治夷化夷上有着专项的能力和超越一般人的认知。

对于治政一道来说,还是薄弱了些。

当然,比起霍三、陈安等人,游子远还是高了许多的。

“既然如此...主公就没有必要去冒险攻取东川铜矿了啊。”

游子远放下了竹纸,大概理清了刘麟换完壳子的占田制:“有补齐的田赋和李兄等人拆借来的钱饷,应该足以支撑刺史府的一众事务的。”

“不行,撑不到的。”

刘麟摇头否定:“开荒回报周期极长,需要数年之久,现在刺史府的钱款,支撑不到那个时候。”

“所以,现在补齐的这些钱饷,只能用来做准备工作,等之后东川铜矿有了产出,才可以将南中的政事扶上正途。”

“谨听钧命。”

游子远恭敬行礼:“那这几日,臣便将人手、户簿等一应琐事准备好,只等主公得胜归来!”

...

就在刘麟等人商讨着治政和兴兵之事时。

刺史府。

列曹官员正聚在一起,闲谈聊天。

“唉,看不出来,这刺史年纪轻轻,动手倒是果决。”

一名曹掾悻悻地说道:“前几日家中来信,说刺史去清查田产和匿户了,只不过没撕破脸,要了个大概数就走了。”

“嗨,新官上任三把火嘛。”

另一名吏员吹了吹茶汤,饮一口道:“就当交钱买平安了,总比遇到王逊任回那种人好多了。”

在座原本还有些惬意的氛围瞬间凝固一瞬,显然大家都不想提起以前的事。

“咳,雍司马,听说霍将军今日就要去堂狼平夷了?”

不知是谁问了一句,郡司马兼兵曹从事的雍典正在低头饮茶,眼眸都没有抬便应了一句:“嗯。”

“嘿,这霍将军是怎么想的,不回他的兴古,反倒跑堂狼平夷去了。”

“不是霍将军自己想去的,是游刺史去找了霍将军。”

刚刚那名曹掾兴致勃勃地说道:“听说,是堂狼那边的生夷,杀了游刺史派出去的吏员,游刺史被拂了面子,这才去请霍将军帮他站个台的。”

“堂狼县的那些生夷?!啧!那可一个比一个狠啊,平时没部曲护着,我都不敢走那边!。”

闻言,兵曹掾吕中冷笑不屑道:“要是他一个外地来的刺史,能把堂狼的生夷给制服了,我名字倒过来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