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了,成汉也是汉,兴汉! 第142章 操练飞军

作者:材官校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6:54:45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南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踊跃,以此为荣。”

看着台下一个个跃跃欲试,叫嚷着要入无当飞军,跟随王和阿普的脚步去征战天下的一众夷帅。

刘麟这才真切地理解到,这句描述无当飞军的史料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是真好斗啊!

甚至刘麟看到连那个牦牛夷的狼舅都捂着腰站了起来,跟着众人叫嚷要入无当飞军。

也是直到今日,刘麟总算找到了可以补入无当飞军的优质兵源。

随后,各部夷帅快马加鞭奔回各自的部落,选拔部落中的勇士带到滇池畔。

一时间,无数的南中勇士从各地启程,汇聚向滇池畔的刘麟驻扎之地。

刘麟也着手扩充起了自己的中军。

作为南中蛮王,陈安毋庸置疑的是无当飞军的招牌。

但问题在于,陈安只是一个斗将。

不管是史料记载还是刘麟亲眼所见,陈安的指挥能力是真的让人头疼。

别说帅才了,陈安连个将才都很难够上,只能做一把锋利无比,忠心听令的钢刀。

而刘麟中意的那几个帅才和将才,现在仍不知在哪沉浮,刘麟便只能自己上手统领,同时让自己一手发掘出来的靡六郎暂领无当飞军的军司马,辅助指挥。

因此,无当飞军的军事架构变得非常简单,一屯一营一曲。

一屯为刘麟的亲卫屯,以陈安为首,护卫刘麟左右,人数依旧为一百。没办法,这些人从关中一直追随刘麟到了南中,忠诚度已经拉满,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新人的加入门槛变得非常之高,补充速度极其缓慢。

但刘麟也只能如此,毕竟是亲卫,还是要宁缺毋滥的。

一营为作战序列,刘麟原本打算将征召来的各部夷人打散,重新整编。

但实施的时候发现这根本不现实,或者说目前还不现实。

南中夷人已有数百年,部落制深植他们心底,就算被打乱了,很快也就自己重新聚集起来,哪怕是蛮王陈安连着斥骂了好几次都不管用,最后刘麟只得暂时放弃。

打散之事尚需慢慢引导,等建立统一的军队意志和底色后才能上手整编,而现在,为了方便管理和赏罚,刘麟干脆把原本靡六郎带领的五百良家子打散,作为政治骨干插入各部之中。然后按照出身和擅长的作战方式,编出了七部,建宁部的校尉是于陵丞,越嶲部的校尉是狼舅,永昌部的校尉是闽濮夷帅,而其余部的校尉,也都是刘麟从各郡夷帅里选拔出的听令之人。

至于最后的一曲,则是后勤曲,由花臂夷帅暂领,主要是由征召来的医者、寒门士人以及汤丹三里的青壮和未来的矿子弟组成,主要负责无当飞军中的钱饷粮秣、赏罚记录和卫生医疗等等所有后勤之事。

对于这一决定,汤丹的三个里长刚开始很是愤愤不平。

其他部落都去作战了,让他们去管后勤,这岂不是看不起他们!

等刘麟给他们细细解释了汤丹城产业对自己的重要性,又告诉他们自古以来管理粮草后勤的必是亲信后,三个里长这才喜滋滋的回了汤丹,重新捡起钎子和镐子,带着青壮热火朝天地开起了矿。

至此,刘麟的无当飞军差不多达到了七千余人,正好是刘麟预想的南中之地能负担的精卒上限。

当然,等游子远和霍彪那边的进展推进下去后,这个人数还能翻上好几番。

虽然比起川蜀,哪怕是翻番之后人数也就是个零头,但对于刘麟来说已经足够了。

“唉..军事架构搞定了,管理架构还是欠缺太多啊!”

月余,准备拔营回味县的刘麟靠坐在营旗边,叼着草根遥望粼粼的滇池,心中一阵苦恼。

从头拉起一支部队,可不是个轻松的活。

虽然无当飞军的军事架构刘麟已经差不多搞定,但无当飞军的管理架构,还是毫无头绪。

因为目前只有刘麟这个最高统帅、靡六郎这个军司马和陈安这个招牌。

负责管理起草文书的主簿,负责记功造册的功曹,管理马匹车驾的厩将,负责出谋划策的谘议参军,负责整理情报、提出建议的一众普通参军等等,刘麟一个都无。

甚至,连练兵都是刘麟自己按照后世的现代军事训练思想和纪效新书,指挥陈安这个蛮王搞得。

虽然目前还没出什么岔子,而且看上去确实令行禁止,摈弃了许多不良作风,但是真的累心啊。

“唉,还是缺人才!”

刘麟叹气,南中这个尚未开发之地,兵源质量确实不错,一个个彪悍喜战,臣服听令,思想方面也是白板一片,但可用的人才也是真心的少啊。

“算了就这么来吧,大不了老子自己累点,先把兵练好,等回到川蜀关中后再寻些人才。”

就在刘麟望着滇池长吁短叹时,陈安走了过来。

“主公,东西都收拾好了,可以拔营起寨了。”

闻言刘麟站起了身子,扑打了下屁股上粘上去的草籽,对着陈安道:“走吧,练了一个月的兵没回味县了,也不知道子远和彦思搞得怎么样了。”

刘麟帐下还没有退伍老卒,无当飞军是兼着南中税务军的职责的。

而朋友多多敌人少少,这句话固然没错,但要必须要敌我分明!因为改革不是过家家,哪有你好我好大家好,一个敌人没有,把所有人都团结起来就把改革给改完了的。至少刘麟翻遍中外古今所有政治经济史料,还没发现这种完人。

这一次回味县,如果有刺头存在,刘麟是很乐意见到他们跳出来的。

毕竟自己练了这么久的无当飞军,是骡子是马,遛上一遛才知道。

事实也果如刘麟所想。

哪怕游子远奔走数月,在建宁郡内垦出了近百顷新田,依旧有人对改制之事极其抗拒。

“与我说说吧,是哪家,查出来了吗?”

车轮辚辚,刘麟坐在车驾之中,看着刚刚风尘仆仆赶来送信的李叡:“雍氏?吕氏?还是哪个。”

李叡嘴唇干裂嗓音沙哑,咽了口吐沫后道:“禀主公,游刺史已经查出来了,是娄氏。”

“娄恢?”

眼见一个月前还陪着自己参加蛮王之争的李叡,现在因为四处奔波晒成了这个样子,刘麟下车取来自己的水囊问道:“他做什么了。”

“他.....”

李叡接过刘麟递来的水囊,犹豫片刻后还是拔开塞子喝了个痛快:“他悄悄联系李琀,还送了信去成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