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许久未发言的郭淮突然开口道:
自从张郃死后,历次军事会议上,郭淮都很少发言,以附和为主。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小透明。
也许是预感到了此战将会是生死存亡之战,所以郭淮第一次破天荒的开了口。
司马懿也知道郭淮的性子,这次忽然要开口表达意见,定然不同寻常,当即问道:
“伯济,你有何话尽管来讲,不必讳言。”
郭淮捻了捻胡子,思忖了一会儿,才说道:
“依某愚见,诸葛亮出斜谷口后,必定要占据北原。此处乃战略要地,易于囤守,我军需提前在此处布置重兵,建好营垒,以防备蜀军。”
听完郭淮的话,司马懿的目光也向地图上看去,片刻后,他点了点头,夸赞道:
“伯济之言,确为建设之语!”
他顿了一下,接着道:“如此,伯济我拨三万人马给你,北原的防御任务就交由你来统筹负责。”
“唯!”
郭淮领命道:
等郭淮退走后,司马懿又朝他的副将牛金说道:“牛金,你也带三万兵马,去守阳遂,与司马懿隔斜谷口对望!”
“剩下的十万士兵,除了围困长安城的四万人外,其余六万人皆守渭水,三面防御,堵住诸葛亮。”
司马懿说完,手下胡遵又问道:
“大都督,我们是在渭水北岸驻扎,还是在渭水南安驻扎?”
“诸将怎么看?”司马懿扫视一眼众人问道:
“应守渭水北岸,如此诸葛亮想要攻打我军,必须要渡过渭水,我军可半渡而击。”
众将也纷纷附和,认同在渭水北岸驻扎的策略。
司马懿心中微微叹气,他明白诸将这是被诸葛亮给打怕了,皆将希望寄托于渭水,希望这窄窄的一方渭水能挡住诸葛亮的十万雄兵。
“若驻渭水,则诸葛亮岂非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占据渭南大片田地,到时若被蜀军得了大量粮草,我军想要打退诸葛亮将更为困难!”
司马懿看着诸将语重心长道:
“况且渭水不光是阻隔诸葛亮北进我们,也阻隔了我们南攻蜀军,等于给敌军提供了天然屏障。”
“况且南岸土地肥沃,一旦诸葛亮稳住阵脚,在南岸屯田开荒,引渭水灌溉,我等又如何能通过消耗战让诸葛亮退兵。”
司马懿是想的很明白的,一定要占据渭水南安,三面围困,限制诸葛亮的活动空间。
尤其是渭水一带,一定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如此才能占据主动权,或攻或守,皆在己心。
而且占据渭水,就算诸葛亮在此屯田,与他打消耗战,他也能控制水源,占据相对主动。
司马懿的确算是一位顶尖的谋略家,你可以看不上司马懿,但绝不能看不起他。
……
……
方案既定,魏军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
郭淮一到北原,便开始建设营垒。
地桩扎入地下丈余,狂风骤雨无法摧毁。为了防止诸葛亮会用火攻,郭淮命人在木墙缝隙间填入黏土。
寨内挖河沟引水,粮草也分开存放,防止被蜀军潜入烧掉。
寨内岗哨,瞭望塔更是不计其数,能将寨内寨外看的一清二楚。
结硬寨、打呆仗,郭淮已做好了与诸葛亮长期对峙的准备。
他也不想着能在遭遇战中胜过诸葛亮,这本来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一开始就将营寨筑好筑结实,只想着打防御战,等诸葛亮来进攻。
司马懿也是如此,在渭水南岸坚固营寨,以防守为主。
……
……
七日后,诸葛亮大军冲出斜谷口,粮草、辎重一应俱全,军容整肃,全无疲态。
蜀军几乎是以最佳的状态来面对司马懿。
诸葛亮出斜谷一二十里,正准备朝北原方向进发,便看到了郭淮所垒砌的高大营寨。
其之坚实,乃诸葛亮生平仅见。
“想不到司马懿竟已占据北原,望营寨之固,恐一时半会儿不可下!”
诸葛亮叹了口气,还不待他多想,正面方向派去勘察的斥候也跑了回来。
“报——”
“丞相,司马懿大军已于渭水南岸安营扎寨,看那阵势,似有六七万兵马!”
听完斥候的汇报,诸葛亮的眉头也拧成了一团。
司马懿选择在渭水南岸驻扎,这令他不敢轻动兵马去攻击东、西两侧。
容易被司马懿趁机偷袭。
若是司马懿驻扎在渭水北岸,则情形将大不一样。
有渭水作屏障,他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击北原,只留少量兵马防备司马懿主力即可。
过了不多久,派往西侧探查的斥候也快马奔来了。
“报——”
“丞相,二十里处,魏将牛金坚守阳遂,约有两三万人马!”
诸葛亮面无表情,手中鹅毛扇摇个不停。
魏军已成三面包围之势,将他牢牢夹在中间,动弹不得。
“想不到这方圆百里之内,竟驻扎了三支魏军,互成犄角,着实有些难办啊!”杨仪也不禁出声道:
他现在的职位是丞相长史,可以讨论一些军事问题,进行一点出策谋划。
“依某看倒是未必。”魏延双手背在身后,傲视诸将道:
见反驳他话的人是魏延,杨仪一张脸顿时就垮了下来。
“魏延,你有话就说,少在这里装模作样的!”杨仪脸色铁青道:
魏延只冷冷地看着他,一句话不说。
“文长,若有建议,尽管说来!这里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诸葛亮淡淡道:
听到诸葛亮的话,魏延才缓缓开口,道:
“魏军分成三路围困于我军,看似将我部团团围住,实则分散了力量。左右两侧不过三四万人马,集中力量,轻易便可破之。等到司马懿救援,则为时晚矣!”
魏延顿了顿,接着道:
“即便是正面,也就六万人马左右,根本无所畏惧,全力依旧可破!”
魏延的话说完,诸将都很配合的点了点头。
诸葛亮想了想,说道:
“司马懿于我们正前,郭淮在我们左侧,此二人营寨皆坚实无比,唯独这里,防御较为松懈,可作为突破点。”
诸葛亮说完,用羽扇往地图上一指。
众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他指的是一座城——
“阳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