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本想在敦煌久待几天,治理一下当地的士族,然而一封十万火急的军情却发到了他的案前。
“子思,是不是伪魏有变?”姜维紧张道:
马哲不发一言,只将那份军情递给了姜维。
姜维接过一看,顿时骇然,他张大嘴巴看着马哲道:
“伪魏出兵了?”
……
……
汉建兴八年,魏太和四年。
七月。
暑热难消,然而伪魏朝堂之上,诸臣却是如坠冰窖,一个个噤若寒蝉。
魏明帝曹叡坐在龙椅上,冷冽的目光如冰刀一样,剐过下方群臣。
“前年失了凉州雍州,去年丢了武都、阴平,今年陈仓也没了!”
曹叡的声音仿若从九幽而来,要拘去众臣魂魄:
“请问诸卿,尔等还有脸坐在这个位置上吗?”
众臣的头埋得更低了,从高处俯瞰,犹如一只只撅着屁股的鸵鸟,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怎么,都哑巴了!”曹叡声音清冷,怒道:
“既然都不说话,那你们留着舌头也没什么用!来人,给我拔去这群佞臣的舌头!”
曹叡说完,群臣顿时胆战心惊,他们猜不到曹叡是开玩笑,还是真想这么做。
毕竟这位天子的心思,可没人能猜得透。
“陛下,吾等为公卿,岂可受拔舌之刑?大臣有大臣的死法,请陛下赐三尺白绫,以勒群臣!”华歆忽然这般说道:
众臣都抬起头,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不理解华歆的意思。
“呦!这不是华爱卿吗?难得见你在朝堂上没打瞌睡!”曹叡讥讽道:
“臣解释过了!臣只是在闭目养神,并未打过瞌睡!”华歆淡淡道:
曹叡冷漠,正欲驳斥他,却被曹肇一把拉住。
“陛下息怒,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办法遏制伪汉扩张!”
身为曹叡的男宠,曹肇的话他还是能听进去一些的。
见曹叡怒意稍平,特地赶回洛阳述职的大司马曹真也趁机谏言道:
“陛下,我军先后败于伪汉、东吴,军心民心皆受挫,若不反击,各地恐生动荡。”
“继续说——”
曹叡盯着曹真道:
“臣认为,应当南攻伪汉,克复雍凉!”
说完自己的主张,曹真又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道:
“某愿领兵十万,出子午道!令张郃领兵五万,出褒斜道!令郭淮率兵五万,由宛城沿汉水西进!”
“三路夹击,会师汉中!”
朝堂一阵寂静,片刻后,诸大臣皆窃窃私语起来。
“陛下,如今我军新败,当务之急应是休养生息、恢复实力,待国库充盈、兵甲皆足后,再与敌军交战!”
杨阜站了出来,他并不同意现在就南伐伪汉!
“华太尉,你的看法呢?”曹叡没有置评杨阜的话,反而转头看向了华歆。
“义山所言,吾甚为赞同!”华歆淡淡道:
虽然他不掌实权,可毕竟是三朝元老,在朝中话语权还是很重的。
“陛下,此言谬矣!”
曹休离世,给了曹真节制三军的机会,他现在迫切想要一场大胜,来奠定自己在军中的威望。
“伪汉据凉雍不过一载,地方士族皆不服之,诸葛亮正为治理此荒蛮二地绞尽脑汁。此时正是进攻伪汉的好机会。”
“若是真等伪汉整合完凉雍二州,实力大增,我军再想破之,就要付出十倍的代价。”
曹叡叩击着扶手,没有说话。
群臣都在等着他拍板,也都默不作声,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从而惹怒这位年轻又喜怒无常的帝王。
“蜀军连胜,已成骄兵,朕欲克之!”
曹叡俯视众臣,声音森寒道:
“子丹,朕任你为征蜀大都督,任张郃为征蜀车骑将军,命你拢聚中原之兵,携军二十万伐蜀!”
“子午道和褒斜道两路就分别交由你与张郃!至于宛城那一路……”
曹叡顿了一下,凝视着曹真,数息之后,才幽幽道:
“……就交给司马懿了!任仲达为征蜀副都督、大将军、假黄钺,领军十万走汉水,西攻南郑!”
曹真心里咯噔了一下,都知道他和司马懿不太对付。
曹叡此举,显然是为了制衡自己,防止他一家独大,才让司马懿顶了郭淮的位子。
不过他也不敢多说什么,新帝疑心重,若他反对这一安排,反倒让曹叡对他横生猜忌。
“遵命!”
曹真退了回去。
“诸公还有什么看法吗?尽可畅所欲言……”曹叡笑道:
没有人答话,群臣都在心中暗自腹诽,你都全部安排好了,我们再反对还有什么用?
若真敢反对,只怕下一秒,就要被砍成臊子。
……
……
而当魏国兴兵二十余万,分三路伐蜀的消息传到蜀汉之时,蜀中震动,本土士族皆惶恐不安。
朝堂之上还算比较平静,主要是诸葛亮对中枢的掌控非常之深,几乎就是他的一言堂。
只是民间的投降声不绝!
在诸葛亮的压榨之下,蜀中本土士族苦不堪言,再加上他们在政治上处于边缘地位,对于蜀汉几乎没什么认同感,所以投降主义盛行。
说到底,还是利益分配出了问题。
诸葛亮只能依靠强大的军事权力来压制各方。
“相父!伪魏率兵二十五万进犯,我汉军该如何阻挡啊?不知相父可有对策?”刘禅惴惴不安道:
由于前两年连续征战,损失了不少兵员,新招募的士兵还未来得及训练。
整个蜀汉,现在都挤不出十万兵来。
所以一听到敌人出动了自身两倍半的人马,刘禅直接就湿了裤子。
匆匆换了件裤子,就召集诸葛亮来商议此事。
“陛下放心,陇山难过!莫说二十五万,就算五十万大军,也休想越过我军防线。”诸葛亮宽慰他道:
“当真?”刘禅犹疑道:
“当真!”诸葛亮点头道:
刘禅看着朝堂诸卿,他们眼里没有半点惧色,这才安下心来。
“有相父此言,朕便能安心了!”
“御敌之事,就全权交由相父负责了!”
刘禅托付诸葛亮道:
这引得一旁的李严又羡慕、又嫉妒,不过他掩饰的很好,没有表现出来。
“臣必不负重托……”
诸葛亮叩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