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夜雨疏风骤。
清晨,早起的丫头已经开始在院子里洒扫树叶花瓣,干净的绣鞋小心翼翼越过地上的小水洼,生怕沾染上泥泞。
“三爷,三爷。”
“嗤嗤,哈哈……”
小吉祥一路喊着,笑着,跳着进了屋里,小小的粉色绣鞋早已经湿透了,也不在乎。
正在收拾房间的小红瞪了她一眼,小声道:“三爷在读书呢,你咋咋呼呼的做什么?”
小吉祥吐了吐小舌头,依旧是忍不住笑嘻嘻道:“你不知道呢,宝二爷的玉昨儿刚做出来,就戴了那么一会儿。”
“然后呢?”
小红来了兴致,急问道。
“等我吃口茶说。”
小吉祥端起茶碗咕嘟咕嘟牛饮了几口,这才嗤嗤的笑道:“宝二爷只戴了一小会,突然就犯了以前的痴狂病,跳起来喊了一句:‘劳什子’,然后把玉狠狠摔地上了。”
小红:“啊?那玉岂不是……”
小吉祥道:“碎了一地,大家都抢着捡碎片呢。”说着露出一副惋惜的神色:“可惜,咱们没在那边,没捡到碎片,否则打磨打磨,大小也是个玉坠呢。”
小红:“……”
这时贾环从里面走了出来,见二人嘀嘀咕咕的,又是激动又是笑,不禁问道:“你们在说什么?”
小吉祥忙又把“宝玉”碎了的事情说了一遍:“三爷,你说好笑不好笑?”
“好笑什么?你这是幸灾乐祸,当心太太知道了,治你!”贾环板着脸吓唬道。
……
“石老哥,你兄弟好像被摔碎了。”贾环在心里语气悲壮的说道。
“可恨。”补天石被气得火冒三丈,咬牙切齿:“贾宝玉那个该死的狗东西,混账畜生,孽障非人哉,早晚会遭到报应的!”
“你赶紧读书金榜题名,我要看你狠狠打贾宝玉的脸,将他踩在脚下蹂躏!”
“快了,老师说四书五经集注全都读完就送我进国子监学习写文章,顺利的话明年就能参加秋闱。”
“还要一年啊?”补天石有点不甘心,说道:“以你现在的本事,已经远远胜过贾宝玉了,不如……”
“不行。”贾环果断拒绝:“我现在实力不行,绝对不能主动惹事,你没见太太已经开始注意到我了,到时候被抓去抄佛经,你能受得了,我可受不了。”
王夫人为了维持贤惠,慈悲,菩萨心肠的好名声,肯定不会对他这个庶子大打出手,不过让他每日抄佛经尽尽孝道这事名正言顺,他还不好拒绝。
闲言少叙。
此时,小吉祥听了贾环的话,撇嘴道:“才不会呢,太太菩萨心肠,最是慈爱,仁善。”
“嗯嗯很是。”贾环笑着点头。
小红忍不住伸手戳了小吉祥脑袋一下,小声道:“傻丫头,你不知道茜雪被撵出去的事吗?晴雯麝月几个现在还在后院烧火扫地呢。”
小吉祥眨了眨眼,不解道:“那不是周瑞家的那个坏蛋干的事么?关太太什么?”
小红轻轻一笑:“还不算太傻,知道周瑞家的是个坏种子,只是你再用脑子想想,周瑞家的是谁在后面撑腰?没有太太说话,她敢得罪那么多人吗?”
说完就看向贾环:“三爷,我说的对不对?”
“你说什么了?我没听到。”贾环顺手拿了桌上的一把雨伞,在门口撑开道:“我走了,你们俩自己去厨房要吃的吧。”
有小红这个机灵鬼在家,贾环完全不用担心小吉祥会被外面人欺负。
今日贾政没有等贾环,早早地去了工部衙门,只有清客詹光在外书房的廊下看书。
“詹光先生早啊。”
“三爷。”詹光赶紧放下书,站起身笑道:“工部衙门有事,老爷今早上先走一步,早膳在那边准备好了。”
贾政在工部衙门基本上属于混日子的,有他没他一个样,极少出现加班的情况。
“先生可知何事?”
贾环一面吃着饭问道。
詹光轻抚胡须,道:“听说前些日子黄河中上游多雨,导致下游山东境内多处决堤,淹毁房屋良田无数,皇上连夜下旨给工部务必一个月内堵住缺口,修缮河堤,工部现在人手不足,所以老爷提前去衙门主持公务了,今晚也肯定回不早。”
贾环默默点了下头。
黄河可不好修,尤其是北方已经到了雨季,大洪水一来就是毁天灭地的大自然力量,就算是拿到现代,各种先进机械设备齐上,也要谨慎对待,更何况这个科技落后时代了,只能用民夫扛着沙袋,一袋一袋的往里填。
说是用命修黄河也不为过。
更重要的一点,修黄河的银子经过户部,工部,再到地方,各种官员层层剥皮,还不知剩下几分呢,又有几分能真正到修黄河的民夫手里呢?
“三爷不用担心。”詹光见贾环皱眉,还以为他担忧父亲,笑着安慰道:“咱们老爷是工部大员,轻易不会离京的,自然有下面人负责去修河堤。”
事实上就是,这样的差事都是抢破头要去的。根本轮不到贾政。
里面的油水大的可以吓死人!
“多谢先生解惑。”
贾环客气了一句,收回心神。
现在他小小庶子一个,自己的事情还处置不利索呢,钻研国家大事毫无意义。只有金榜题名,中了进士以后,才勉强有资格说几句话。
……
接下来几天,贾环依旧每日去李府读书,一般是上午读书,下午陪李师母师姐师妹打牌,晚上再带书回家巩固一下。
现在《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书的集注他已经烂熟于心,基本上提两个字,他就能背诵整章节原文外加注释。
接下来就可以试着读《五经》。
《五经》指的是是《诗经》《礼记》《易经》《春秋》《尚书》五书。
考试虽然并不会全考,但也要知道大致内容。
比如出一段话:“古之圣人,内之为尊,外之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
你多少得知道是出自《礼记》,而不是别的什么书。
“我这里有《五经》一百零六册。”李守中指着桌上厚厚的一摞,微笑道:“这里面有各部经书的古今注释,古今典故,古今大家点评,共三百万字,你仔细看吧,能记住多少就记住多少,一个月后我问你,到时再决定你科举主攻哪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