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风骚 第51章 改造方案!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7:06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孟泽将新的茶楼名字给写上契约,两人分别签字画押,至此,这茶楼便有一半股份归了孟泽。

随后方盛带着孟泽前去平山茶楼,孟泽跟着方盛绕出扬州城西城门。

牛车叮叮当当的走了将近半两刻钟的山路,便见路边一片青瓦院落,门楣上挂着块褪色的木匾,“城西老茶铺”四个字被风雨浸得模糊,边角还裂着道细缝。

孟泽推开虚掩的木门,一股混杂着霉味与粗茶涩气的风扑面而来。

院内倒还算宽敞,正屋是三间连通的大房,两侧各有两间偏房。

屋后还有片小空地,只是满地落着枯枝败叶,墙角堆着半塌的旧桌凳,显然许久没好好打理。

进了正屋,四壁刷着的白灰大半剥落,露出里面的黄泥墙。

屋顶梁上挂着几串风干的栗子、干枣,该是前几任东家想添些“烟火气”,却衬得满屋像农家灶房,全无半分雅致。

桌椅是最普通的杂木打造,桌面坑坑洼洼,边缘磨得发亮,好些椅子的腿还垫着碎瓦片才勉强放平。

最可惜的是临窗的位置——本该是赏景的好地方,窗外便是蜀冈的缓坡,晴天能望见远处平山堂的飞檐。

可窗户糊着的油纸破了好几个洞,冷风直往屋里灌,窗边的桌子上还积着层薄灰,显然没人愿意在这儿久坐。

方盛在一旁笑道:“前几任东家也想过改,有个想改成‘酒肆茶坊’,添了几张赌桌,没半年就被巡吏查了。

还有个想做农家菜茶铺,在后院养鸡,结果鸡粪味飘得满院都是,文人来了一次就再也不来了。”

孟泽顿时失笑,道:“这茶楼屡屡更换东家,根子其实在定位错了。

它占着靠近平山堂的好位置,本该往文人雅致上靠,可历任东家都盯着走量的平民生意。

平民嫌这儿离城远,不如城内茶肆热闹。

文人嫌这儿俗气,不如平山堂周边的草亭清雅,自然是两头都不讨好。”

方盛抚掌大笑道:“那些人跑这里来开茶楼,无非便是贪图这里便宜而已。

城里开茶楼投资太大,他们投不起,于是跑这里来开,但反而是两头不靠,一个个亏得连娘亲都认不得了。

是了,柳先生,您打算怎么改造?”

孟泽笑了笑,走了一趟茶楼,心里已经有了改造的思路。

这平山茶楼的面积不小,毕竟在郊外嘛,土地并不值钱。

不过前几东家只瞧见面积大,却没想明白怎么用。

这会儿听到方盛询问,孟泽道:“我们将正屋那三间连通的大房的空间拆开,靠里的一间隔成两三间小雅室。

门口用细竹帘做隔断,帘上题几句应景的诗词,桌椅也不用换了,这些桌椅修缮一下其实已经够用了,关键在于布设。

中间的屋子留作大厅,但是不能再放这些密密麻麻的杂木桌,只放七八张雕花方桌即可,桌与桌之间留足空隙。

另外挂几盏素色纱灯,墙上凿出浅龛,摆上两尊古瓷瓶,瓶里插上当季的山花,再把那两张泛黄的戏文唱本揭了,换上《题平山茶楼》诗,用木框装裱起来。

最靠外的一间改成茶席区,设个半开放式的茶台,雇个懂茶艺的伙计,用泉水煮着明前茶,客人来了先尝一盅,闻着茶香便知此处与寻常茶铺不同。

两侧的偏房,可以改造做做诗稿阁,靠墙打排书架,摆上些经史子集。

再留张长桌,供客人写诗作赋,写好的稿子若愿意留下,便誊抄在册子上。

我们可以承诺客人,每个季度都会出一本平山诗词集,水平足够的可以上册子。

另一间改成器物间,我要亲手设计定做一些雅致的茶宠、折扇、书签。

都是往后能当伴手礼卖的物件,也不用多贵重,却要透着精巧,让客人临走时想带件东西作念想。

还有屋后那片荒着的空地也不能浪费,可以再靠墙处种几竿翠竹,竹下搭个小小的石桌石凳,天暖时客人能在这儿喝茶赏竹。

再辟出一小块地种些菊花、桂花,秋天花开时,香气能飘进屋里,连茶水都能带上几分花香……”

方盛跟着孟泽踱着步子在茶楼里挪动,一边听着孟泽轻声讲解设想,脑海中渐渐出现一个新茶楼的模样,连他都觉得十分向往。

方盛感慨道:“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想着以后要常来了,到时候估计往这里面一坐,俗气便先去了三分!”

孟泽笑了笑,道:“那你可以常来。”

方盛笑着点头,随后看到墙角有一堆半塌的旧桌凳,道:“这些我让人过来扔掉吧?”

孟泽过去看了看,道:“不用全都扔掉,挑些还能用的,找木匠修一修,刷上清漆,摆在竹边,比新的更有古意。

另外,糊窗的油纸全换成新的,选那种略透光线的,既能挡冷风,又不耽误屋里的光线。

屋顶梁上挂着的那些栗子、干枣全扔了,以后装饰以山花枯枝为主。

坑洼的桌面找漆匠补一补,磨光滑了再刷层薄漆,只要透出温润的质感,便足以让人心生好感了。”

方盛连连点头。

两人又在茶楼里丈量了一番,天色近黄昏,车夫过来提醒道:“两位先生,咱们回城吧。”

孟泽自然没有意见,毕竟在山中呢,时候再晚些,山路就不好走了。

“柳先生,这平山茶楼当然是重中之重,但其余几间茶楼也要尽快筹办起来,这每一天都有很大的支出,还请柳先生上心一些。”

方盛怕孟泽只关心有股份的平山茶楼。

孟泽笑道:“放心吧,这两天你准备好平山茶楼的改造事宜,我将其余几间茶楼的改造方案给做出来。

是了,方老,这几个茶楼你是要统一风格,还是要各做各的风格?”

方盛喜道:“柳先生,这个老朽不太懂,您能不能讲一讲,选择哪一种好些,好处又是什么?”

孟泽点点头道:“当然,我建议的是统一风格,倒不是我想省力气,关键是统一风格的话,一是可以节省改造成本,二是可以快速改造完成,三是可以形成一个规模效应。”

方盛跟着孟泽改造过闻香楼,对里面的道道已经摸了个七七八八,闻言立即反应了过来,连连点头,道:“没错没错!

五间茶楼若是一间一个风格,光是改造就让人头大了。

若是能够一个风格,那么物料采购便只需要一种就可以了,不仅方便,而且大量采购可以谈下许多折扣。

而人员的培训也可以统一,无须一个茶楼一种培训口径。

而施工的工匠在有了第一间茶楼的改造经验后,后面的基本上就无须咱们操心了,哈哈哈,好啊,好啊!”

孟泽笑道:“其实还有一个好处,便是五间茶楼都是一个风格,客人一看便知道都是方老的茶楼。

客人就会觉得,方老的茶楼乃是大茶楼,乃是大品牌,自然更加值得信任,我建议这些茶楼都改成同个名字。”

此言一出,方盛眼睛大亮。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