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果然,在得到众人的肯定答复后,徐达再次上前,对着朱标行礼说道。

“启奏殿下,此计非臣所创,实乃江浦知县陈安所献,他托臣一位旧友送信献策,此信臣现呈于殿下。”

朱标一听,立刻露出期待的神情。

“那七品知县竟有这般出众的能耐?一封信就能让魏国公采纳计策?孤倒要看看,信中究竟有什么精妙话语!”

于是,朱标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逐字逐句仔细看完了这封由父皇以郭峰之名,替陈安代笔的信。

他脸上的神情与眼底的神色,皆装作对这其中内情一无所知的模样。

文武百官这才反应过来。

好家伙,他们这是被徐达给算计了!

徐达先把计策说出来,让他们误以为是徐达自己想出来的,所以纷纷卖人情表示附议。

现在才说出真正的献策者是陈安,他们就算想反对也来不及了。

要是反对,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李善长和吕本也用余光瞥了一眼朱标手里的信,虽然只能看到信的背面,却瞬间猜到了徐达口中的旧友是谁。

能帮一个七品知县敲开魏国公府大门的,除了那位可能还在江浦县的朱重八,还能有谁呢?

很明显,这计策不仅得到了徐达的认可,更得到了朱元璋的同意,朱标自然也会赞同。

毕竟朱元璋是朱标的父亲,徐达还是朱标的老师,这两人都认可的人和计策,朱标哪有反对的道理?

说不定,朱标现在认真看信的样子,就是在和徐达演戏给他们看。

李善长瞬间想通了昨天被朱标支走的原因。

肯定是朱元璋的信到了,要朱标配合徐达演戏。

他暗自感叹。

圣上远在千里之外,却依旧把我们玩弄于手掌之中,这手段真是高明啊!

同时,也明白了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份大功劳送给陈安。

有了这份功劳,陈安就能被提拔到足以牵制淮西勋贵的位置,成为制衡他们的力量。

就在李善长后知后觉的时候,朱标已经当着众人的面夸赞起陈安。

“准奏!”

“魏国公所奏之事、陈爱卿所提之策,皆准!”

“果真是难得的栋梁之才!难怪能说动魏国公,也让孤心服口服!”

夸赞完陈安,朱标看向徐达。

“魏国公,孤现在任命你为征北大将军,执掌帅印!”

徐达领旨谢恩后,朱标不给其他人反应的机会,借口肚子不舒服,直接离开了大殿。

此刻的奉天殿内,满是预祝徐达旗开得胜的声音。

不管是真心祝福,还是碍于人情世故,大家都得笑着说些吉利话。

徐达笑着回礼,好不容易摆脱人群后,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他找到李文忠和汤和,语气沉重地说道。

“回家好生吃顿饭,与儿女聊聊,与妻妾交交心,然后收拾行李,仔细检查好甲胄兵器,后天清晨到玄武湖大营参加誓师大会,准备北伐!”

说完,徐达便独自转身回了家。

每次出征前,他都会这样提醒兄弟们。

虽说这些位高权重的兄弟几乎不可能阵亡,但只要出征,就有战死的可能。

士兵是兵,将军是兵,他这个元帅也是兵。

所以每次出征前,他都会像普通士兵一样,回家做这些准备。

奉天殿外的广场上,李善长等人目送徐达、李文忠、汤和三人远去,起初眼神还算单纯,可等三人走远后,他们的眼神渐渐变得复杂起来。

孔克表凑到李善长身边,疑惑地说道。

“李相,我总觉得太子殿下和魏国公之间,有种说不出来的默契。”

李善长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高一头、身材魁梧却满头白发的大学士,心里暗自吐槽。

你这孔子第五十五世孙,只长了孔夫子的身高,却没继承他的智慧啊!

嘴上却淡淡一笑说道。

“孔夫子,你想多了。”

孔克表点了点头,又追问道。

“李相,圣上可曾返程?若圣上仍在江浦县,万一江浦关失守,那岂不是万分危险?”

李善长一听,忙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偷听才松了口气。

他瞪着孔克表,压低声音告诫。

“你是不要命了?这种话也是你能问的?圣上何等英明,若他决意留驻江浦,必定有十足把握!你我都知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圣上难道会不懂这个道理?”

说完,李善长加快脚步,故意把孔克表甩在后面,嘴角却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淡笑。

而在他们身后,刚把女儿嫁给朱标当侧妃的吕本,目光深邃地看着他们离去的方向,随后又望向太子东宫,眼神里藏着说不清楚的心思。

东宫书房内,朱标刚回到这里,就召见了毛骧的高徒蒋瓛。

“李善长那边必定会有动作,你即刻去监视他,务必摸清他的一举一动。”

蒋瓛领命准备出发,却被朱标叫住。

朱标带着三分笑意,语气平缓地说道。

“这类差事,毛将军先前办得很出色,你是他的高徒,可不能把事情办砸了。”

蒋瓛看着眼前的朱标,突然觉得他身上有了几分朱元璋的影子。

可这种感觉转瞬即逝,仿佛只是一种错觉。

蒋瓛向朱标行礼告退后,换上一身百姓常穿的衣物,牵马离开了皇宫。

刚迈出皇宫后门,他便顿时如释重负。

这种感觉,他以前从未有过,是刚才从朱标身上隐约察觉到几分朱元璋的气场后,才莫名冒了出来。

午后。

京城李府后门悄然走出一人,正是李善长的亲信。

他习惯性地左右扫视,见四周无人后,才压低斗笠,牵着马快步走上了大街,很快便融入了人群。

躲在巷子里的蒋瓛探出头,目送那人走远,才转身朝着城门口的茶铺走去。

在他看来,先在这里喝杯茶再跟上,既不会因跟得太近引人怀疑,又能确保不错过李善长的小动作。

反正两人的目的地都是濠州的李府,这样的节奏恰到好处。

当天戌时刚到,濠州城的城门即将关闭。

城里想出城的百姓、城外要进城的百姓,都排着队出示路引接受检查。

进城的队伍里,李善长的亲信拿出路引等候查验,蒋瓛也跟着掏出路引排队,两人之间只隔着十几个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