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臣或如荀彧般垂首不语,或如程昱般眼神锐利如鹰隼,冷冷地旁观着这场惊心动魄的会面,殿内只闻细微的呼吸声和曹操手指敲击的轻响。
“负荆请罪?哼。”
武将一侧则以夏侯惇、许褚为尊,气场迥异,却是同样的杀气腾腾。
夏侯惇身材魁梧,面容刚毅,那只独眼此刻赤红如炽炭,燃烧着刻骨的仇恨与狂怒,死死瞪着陈洛,仿佛下一刻就要扑上去将其撕碎。
“看我一刀上去……”
“欸,莫要动手。”
他紧握的双拳指节捏得发白,发出轻微的“嘎嘣”声,沉重的战靴在地上微微挪动,似乎下一秒就要爆发。
许褚,这位如同铁塔般的虎痴,则如同蛰伏的洪荒巨兽,沉默如山岳,但那虬结的肌肉在锦袍下贲张起伏。
“就是这人啊。”
按在腰间环首刀巨大刀柄上的巨掌青筋暴凸如蚺蛇,凶戾的目光如同实质的锁链,牢牢锁定陈洛的咽喉要害,鼻息咻咻,如同猛虎低咆前的酝酿,无需言语,那几乎凝聚成形的杀气便足以让胆小者肝胆俱裂。
“这压迫感,如入龙潭啊。”
其他如曹仁、乐进等将领,虽不如二人情绪外露,却也均是面色铁青,手按佩剑,眼神冰冷如霜,整个武将队列如同一柄柄出鞘半寸、寒光逼人的利刃,随时准备饮血!
无数道目光,或审视如刀,或敌视如火,或好奇如锥,或嘲讽如冰,如同无形的箭矢,带着千钧之力,沉重地压在陈洛赤裸的、鲜血微沁的脊背上。
每一步前行,都仿佛踏在刀尖之上,不仅要承受荆刺入肉的剧痛,更要承受这无数目光交织成的精神重压。
殿内燎炉中焚烧的兰草香气,此刻也似乎被浓郁的杀气所侵染,变得格外刺鼻。
“咳咳。”
陈洛行至殿中央,距离曹操的阶陛尚有十数步之遥。
他无视两侧几乎要将他撕碎的目光,无视夏侯惇那如同烙铁般的独眼,无视许褚那如同即将扑噬猎物的猛兽姿态。
他面向主位上那位主宰生死的枭雄,深深一揖,动作标准而恭谨。
“嘀嗒。”
背上粗糙的荆条随之晃动,尖刺更深地扎入皮肉,又有几颗饱满的血珠被挤出,沿着紧绷的肌肉纹理滑落。
在他古铜色的皮肤上留下蜿蜒的暗红轨迹,滴落在地毯上,悄然无声,却又刺眼异常。
“罪将陈洛,拜见曹司空。”
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沉稳清晰,穿透了殿内沉重粘稠的空气,直达御阶之上。
曹操并未立刻让他起身,甚至连手指敲击扶手的动作都未曾停顿一下。
“……”
他依旧保持着那居高临下的姿态,如同云端的神祇俯视着凡间的尘埃,冷冷地俯视着阶下这个背负荆条、满身是伤却挺直如松的年轻将领。
半晌,那毫无起伏、如同寒冰摩擦般的声音才缓缓响起,听不出丝毫喜怒:
“陈守仁……你可知罪?”
每一个字都像是带着冰碴,砸在寂静的大殿地板上。
陈洛闻声,并未有丝毫迟滞,直起了腰身。
他目光平静,没有丝毫躲闪,径直迎上曹操那双仿佛能洞穿一切虚妄的审视目光,坦然答道:
“洛,知罪。”
声音依旧沉稳,不卑不亢,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
“哦?”
曹操的嘴角似乎极其细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形成一丝难以捕捉的、带着猫捉老鼠般玩味的弧度,声音微微扬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罪在何处?”
“罪一,在不察。”
陈洛的声音清晰地在殿内响起,如同金石相击。他挺直脊背,任由背上伤痕传来的尖锐痛楚刺激着神经,保持语调的平稳。
“吾主刘豫州,仁德之名布于四海,素来以宽厚待人。
彼时感念张绣将军麾下将士,皆为大汉子民,流离失所,恐酿祸端。
吾主心怀怜悯,不忍见其或因旧日私怨而遭屠戮,血染乡土;亦不忍其流散为匪,啸聚山林,祸乱地方百姓,使无辜者受难。
故而接纳其众,欲予其改过自新、重归王化之路。然……”
他话语一顿,目光扫过夏侯惇那张因悲愤而扭曲的脸庞,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沉痛,
“吾主宅心仁厚,未及深思此举或触怒司空,更未虑及此举会重揭司空丧子折将之痛心往事。
此乃未能明察秋毫、洞悉利害之罪。”
他将刘备的动机归结于“仁德”与“怜悯”,将过错定义为“不察”,姿态放得极低。
他微微吸了口气,牵动伤口,眉头又是一瞬的微蹙,随即舒展,继续道:
“罪二,在未能及时陈情。
张绣将军虽曾铸下大错,然其事后深自痛悔,知其行悖逆,乃斩杀叛将,以示决绝之心,并亲奉宛城降表,足见其心向汉室,幡然悔悟之意昭然。
吾主纳之,亦是感念其悔过之诚,为社稷计,欲为大汉存续一份忠良之力,绝非有意与司空为敌,更非包藏祸心,欲行不轨。
只恨未能早日洞察司空之切肤深痛,
未能及时遣派得力使节,星夜兼程赶赴许都,向司空剖明心迹,详述缘由,以致彼此隔阂丛生,误会滋长。此乃陈情不力、沟通迟滞之罪。”
再次强调张绣“悔悟”、刘备“为汉室”,并将责任归于沟通不畅。
话音刚落,如同点燃了积蓄已久的炸药桶。
夏侯惇再也按捺不住胸中沸腾的杀意与丧子之痛,猛地向前踏出一步!
“呸!胡言乱语!”
沉重的战靴踏在殿内金砖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震得近处几案上的茶盏嗡嗡作响。
他那只赤红的独眼几乎要瞪裂眼眶,死死盯着陈洛,声音如同受伤野兽的咆哮,震得殿宇梁尘似乎都在簌簌下落:
“巧言令色!陈洛小儿休得狡辩!张绣狗贼,忘恩负义,弑杀大公子昂,更害我忠勇无双的典韦兄弟命丧宛城,此乃不共戴天之仇,罪该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