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搏风
说不清什么时候开始,何知的生活便始终按部就班,几近于一成不变。
印象中的家似乎也一直如此,从未变过,只是家中老人愈发花白的头发,愈显佝偻的身躯,直截了当地诉说着时间的冷酷。
同样的,何知也在这时间中,跌跌撞撞到了高三毕业,一路摸爬滚打过来,不知明天,会不会有个好的结果。
对此,他的确不知道,只是怀抱憧憬。
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未来,但至少人们还可以拥有期待。
何知不知道自己会去往哪所大学,更不知道以后的道路会在何方,但那又如何,他相信自己还会坚定,一如从最开始拥有人生记忆的儿时,怀着忐忑与自信走到如今。
在何知两岁那年,生母便离开了家,从此一去不返。
父亲老实,事情便不了了之。
爷爷奶奶可怜幼小的何知,于是一边插着秧苗,一边照顾饿了就哭的孩子。
时光悄然无声,辛酸在成长之中,也似乎永远不会缺席,不仅仅是何知,多数与他年纪相仿的孩子,大都如此。
父母一年到头在外打工,唯有如此,才能换得一家人的生计。
尽管务农也可以自给自足,可是孩子需要读书上学,老人需要看病就医,更何况,大家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尤其对于何知而言,小时候父亲就是他的天,这个男人以一己之力挑起了整个家庭,并且有本事,有能力,虽然爱吹牛皮,可在风雨下把儿子保护得很好。
虽然母亲缺位,父亲也无法长久在家,但何知纵使年轻,也依然明白,父亲已经做到了最好。
于是,许多的苦,他就一个人吃。那是无从避免的,确也是足堪挑战的。
不过何知从不赞美苦难,他明白,这是因为无法避开,而非苦难有任何足以称道之处。
即使日后他也会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但他需要感谢的,也只是亲人、朋友以及没有轻言退缩的他自己。
何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个成绩很好的人,作为学生,他直到高三毕业的整个求学生涯还是足够开心的。
每次期末考试,何知都能有着不错的成绩,尤其在小学时候,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家中残破的墙壁上,也逐渐有了诸多奖状去弥补那些缺失的尊严。
不过,从小学到初中,最让何知开心的其实也不是得到的那些名次、荣誉,让他庆幸的是,他有一帮很好的同学朋友,还有很好的发小兄弟。
阿超便是何知最好最好的兄弟了,从小时候起,两人便一起上山下河,摸鱼捉虾,一起打着手电上学,然后一同被村中老六家喂的大黑狗追。
即使风霜雪雨,无论白天黑夜,两个好兄弟一起走过了人生中最需要依靠的时光。
那时候,大人们总说读书才有出路,何知对此总是嗤之以鼻,可真到需要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他又很深刻地明白了这话的含义。
阿超比何知要大一岁,年级上却是大了两个年级。
对于两个还未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来说,那时候能够进网吧打游戏已经是很拉风的事情,那是坏学生的专权,阿超经常拿这个来说,但他基本不去网吧,何知想要去,却也始终没有去。
后来阿超初中毕业离开了,何知在初三时候反而变成了个网瘾少年,住校时他在夜晚翻墙出去,住在亲戚家时,更是直接拉着两个好朋友一道,大摇大摆地去。
半夜一两点的黑网吧里,经常充斥着何知三人与网吧老板的身影,一共就四台配置不算很高的电脑,三个少年与一个大人就这样沉浸其中。
因为夜里损耗了诸多精力,何知第二天上课时候总会不自觉的打哈欠,有时候还会睡着。
老师们担心何知的情况,但何知却总有股莫名的自信,他觉得自己还行,只是成绩已经有所下滑。
等到初三上期暑假休学,何知依然像他从前一样窝在家中,家里也正如小时候一样,基本没有变化。
这个时期的何知已经知道,家庭是有困难的,他对此无能为力,但少年的自卑,却是很锋利的刀子,在深夜时分扎着何知那还不纯熟的心。
真正让他有所醒悟的,是那个暑假里,阿超回来找何知玩耍。
阿超已经高二,何知仍然初三,但这并不妨碍两个好兄弟之间的情感。
只是当那个夏天里,阿超一身整洁地出现在何知面前时,他却有些恍惚了,他永远记得那天里,曾经最好的兄弟,穿着打扮上忽然变得像是与自己不同时代的人。
或许是很久没见了,或许是生活轨迹已然不同了,总之,去了一趟城里以后,阿超似乎变得成熟且时尚了,不再像个农村孩子。
那应该是何知第一次有物是人非的感觉,看着曾经和自己一般的好兄弟突然变得如此帅气,他有些迷茫了。
他惊觉,读书才是他目前唯一能选择的道路,他要和阿超一样,做个大人们口中有出息的人,在那个时候,能考上全市最好的高中,就是大家口中的有出息了。
于是,中考之前,何知便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考上了和阿超一样的高中,他的成绩本就名列前茅,努努力后,收获自然出现。
初三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格外的长,何知玩了许久,才终于到了开学的日子。
他本来对高中满怀向往,殊不知,日子并不如他所想。
何知是新校区第一批学生,所以在学校里,他也没能见到好友阿超,反而是因为自己镇上能考上这所高中的人少之又少,何知完全被丢进了一个陌生的环境。
他第一次明白,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如此悬殊,即便他上课如从前一般认真,可依然成绩平平,甚至只是中下游水平。
学习成绩上的失败尚且不论,在班上没什么朋友的境遇更让何知难堪。
高中第一学期的他,只感到孤立无援,没有学到什么知识,也没交到什么朋友。
尤其作息的变化让何知一时间难以适应,每每课上都在打瞌睡,对于学习,他已经尽力,可收效甚微,他所擅长的学习,在人生中第一次变成了一种劣势。
父亲给他取名“知”,恐怕有希望他能知晓世间道理、知晓天下知识的意味,但在那时候的何知,只如其名字一般,前路茫茫,未来何知?
转机出现在第二学期的文理分班,因为理化知识的学艺不精,何知只能选择了稍稍擅长的文科。
到了新的班级以后,同寝室的同学成为了他真正在高中所交到的朋友,最终凭着自己的乐观与率真的天性,何知渐渐融入了班级。
于是,三年时间一晃而过,友情已经盆满钵满,书也看了许多,爱情却是毫无建树。
饶是高中不允许恋爱,可真挚的感情又怎会受制于迂腐的教规,只是何知知道,爱情美好,却不属于当时的他自己。
他实在缺少勇气,前路漫漫,自己尚且不知能否自保,又怎么能去耽误自己真正喜欢的女孩呢。
自卑早已经在心里生根发芽,只是何知还不明白,很多时候,人生需要的就是这种未知的挑战,即便一无所有,也当迎难而上,尽力而为,无愧于心,便足够了。
他思考的太多了,反而是禁锢了自己,多了不为人所理解的苦恼。
高考过后,何知本来还算有所把握,自觉题目都答得很好。
试卷的题目他尽力作答了,人生的题目,他依然在努力。
那一年22号的晚上,何知与同学老羊在县城江边碰了个面。
查询到成绩的那一刻,老羊是何感受,何知并不知道,但对于何知而言,心里却是空落落的。
分数并不理想,可面对现实的何知,已经没有退路。
老羊给了何知一支香烟,那是何知这一辈子第一次抽烟,虽然不会抽,气氛总要到位。
望着江面,吐出烟雾,老羊沉吟片刻:“我不复读了”
何知沉默半晌:“我也不复读了”
不久以后,亲友们都知道了何知的高考结果,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鼓励何知自己选择志愿。
何知不愿意继续复读,他想要把人生轨迹持续推进,最终被一所平平无奇的二本院校录取。
大学的道路正往何知走来,这一年,他在年纪上成人了。
以前十八年的人生已成过去,并且足够精彩,只是故事到此,才刚刚开始。
……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某一天里,外出玩耍的何知没有带伞,朋友们也都分头离去。
夏季的风雨说来就来,不仅迅速,而且猛烈。
何知乘着风雨归家,往后不知会去往何方,但此地,永远是自己的根。
他瘦弱的身躯在风中摇曳,仿佛随时都会坠落,可这大风越大,他心越狠。
迎着狂风,他挥出了此时还稍显羸弱的拳头,搏击之中,势必要与这生活,分个高下。
二、雏翼
何知第一次走进大学,是父亲陪着一同去的。
跑车的司机收了父子俩一人五十块钱,从何知的县城,到大学的城市,不知为何,应该赚钱的,却比之后的高铁票还要便宜。
带着行囊,离开家乡,何知是要读书,父亲是要打工。
帮助何知第一次到达寝室安顿好以后,父亲便回去了。
学校发了一张车票,父亲便带着那张车票,辗转几次,回到了家乡。
临走时候,父子二人也没有多言。
一个说了一句:“我回去了……”
另一个回答:“嗯……”
分别以后,生活还要继续,未来在很多时候也是经不起规划的,因为事情变化总是迅速而不带预兆。
大学的室友们都是不错的人,大家没过多久就相谈甚欢。
何知还与同寝室的小明一起去参加了学生会,打算在大学开启一段精彩纷呈的时光。
不过让何知失望的是,那些精彩剧情,都是动漫或者电影情节,真正去体会后,就知道,很多事情没有丝毫乐趣,反而略显浪费时间。
何知参加学生会后,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去查寝,男寝要查,女寝也要查,只是每次进女寝,都是同行的女生去查。
不久以后,何知与小明都厌倦了这学生会的事情,但还是赖着度过了整个大一。
本以为会无限精彩,到头来却寡淡无味,自那以后,何知便不再相信学生会那一套说辞了,当然也还有一个可能,学生会真的很是精彩,只是那鲜艳多姿的生活,并非何知所有。
加入学生会的日子并未收获什么,但何知却在篮球场上遇到了珍贵的友谊。
龚哥是何知大学四年自认最好的朋友,大一那一年的秋天,何知与室友龙少在篮球场上遇到了龚哥。
彼时龚哥还是一头黄毛,外表放荡不羁,很符合何知认知中坏学生的形象,若非是对门寝室的同班同学,何知甚至有些不愿去和龚哥一起打球。
不过真正相处以后,才发现龚哥是个有着十足才能的人,既然是在篮球场上相逢,他首先便以出色的篮球技术打服了何知与龙少。
自此以后,何知与龙少对外都宣称,自己的篮球技术全都学自于龚哥。
往后的几年里,三人一同走过了平凡而充实的大学时光,征战了学校内诸多的野球场,有输有赢,但乐在其中。
在大二期间,何知还去阿超的学校找过他,去了以后,何知才发现,自己普普通通吃喝玩乐的大学生活,与阿超相比,压根儿不算什么。
那时候,阿超和他的室友们,经常凌晨两三点才睡觉,不是玩游戏,就是吃夜宵,夜不归宿也是常态。
何知去体验了一把他认为的糜烂生活以后,才发觉,自己还是保守了。
当然,何知回到学校以后,还是保持着以前的作息,因为宿舍大门晚上十一点就会关闭。
大学期间的友情一直长青,并且持续着伴随了何知往后的生命时光,而爱情对于何知而言,依然是捕风捉影。
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加上大学确有的现实情况,何知与自己班上的女生们并不熟络,不说认识一些,基本是全不认识。
叫得上名字的,也不过寥寥几人,那都是班上比较活跃的女孩子。
何知当然也渴望爱情,青春期开始,男孩子就会憧憬女孩子,作为一个人,何知无法例外。
只是,班上的女孩子们,何知并无喜欢。
他在大学有且仅有的一段并不成功,甚至不能称之为恋爱的感情,发生在大二时候。
不论结局如何令人啼笑皆非,何知的确是带着喜欢的。
那是新来的大一学妹小吴,青春,漂亮,而且活泼。
与何知聊了一段时间后,何知便喜欢上了这个女孩,也有了人生中第一次想要主动表白的冲动。
然而,在那以前,故事便戛然而止了。
某一天学生部门聚餐后的晚上,小吴的男朋友莫名其妙出现了,何知喝了些酒,一路无言走回了寝室。
他有些伤心,终是没有对任何人说,后来不久,小吴给他发了条信息,说对不起何知,自此以后,二人再无联系。
有了小吴的事情以后,何知就再没有追过女孩子,
与他相同的,龚哥和龙少这两个最好的朋友,也都秉持着单身快乐的想法,从未主动去追过谁。
倒是龚哥,在大三的时候被一起跑步的学妹表白过,只是被龚哥给拒绝了。
对此,何知不解,龚哥却说自己还没到谈恋爱的时候,事情也就随时光冲淡了。
因为不去追女孩子,所以,和高中一样,何知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看书,有时候看到很好的文章和故事,他会发自真心地欢喜,渐渐也有了自己尝试写写文章的想法。
大学期间,虽然都在省内,可距离并不算短,何知便很少回家,基本是寒暑假才回去一下。
爷爷奶奶已经更加苍老了,身体健康也是每况愈下,何知每次回去,都买很多东西,他告诉自己,他们只是老了,这是正常的。
这种正常,一直持续到何知大学毕业、实习并参加工作以后。
何知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老家县城,他没有远志,终于是如愿留在了离家近的地方。
说是近,其实赶车回家,加上步行的时间,也要两个小时左右。
当然,何知并无抱怨,能够有份工作养活自己,他已经很是满足。
尤其在因为自己的工作而接触到更多的人以后,何知更加明白,与自己一般的人何其之多,他的理想也在那一刻,从独善其身,微微过渡到了兼济天下,唯一不足的是,他没有那个能力。
工作以后,何知也有空就约龚哥和龙少打球,有一次,便又与大家相约在母校会面。
这一次再见到龚哥时,何知发现他已经变得成熟,稳重,甚至穿搭上也像个真正成熟且成功的男人了,一如初三那个暑假,何知见到回来的阿超一般。
而此时的阿超,已经在老家县城买车买房,准备进行人生的下一步。
人生有下一步吗,何知并不知道,如果没有,为什么周围人都是这样循规蹈矩;如果有,那又为什么有呢,人生应该有这些吗?
他还想不清楚,只是当有人需要帮助,他依然会尽其所能。
唯独看着昔日好友们都将人生按下前进键,何知总似在原地踏步,寂静无人的夜里,他有些焦虑,他只好回家散心。
在老家上班的一个好处就是能随时回家,不用担心距离带来的险阻。
某一个周末里,何知回到家中,他发现爷爷奶奶已经走路都有些腿脚不便了,而以前那个小个子小娃儿,已经比佝偻着背的爷爷要高了。
墙上还有一两张没被风化的小时候的奖状,这个家的外观没有变过,可碎成渣子的奖状正在告诉何知,他已经长大了。
见到父亲的那一刻,何知更是惊觉,父亲好像再也不是从前那个生龙活虎的人。
他不想觉得父亲已经长出了白发,他只是觉得,父亲好像没有以前那么有本事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曾经学的文章在这一刻跃然出来,物是人非,光阴似水,大家都变了,不论亲人或是朋友,时光真是毫不留情。
依然混沌的现实面前,何知有些茫然了,可他心中其实是还有着理想的。
读了那么多的书,看了那么多的人,他的理想是什么呢?能做到吗?
何知不知,处在奋斗初级阶段的他,看不清未来,又何以知之。
虽然生活需要继续努力,可一个人的时候,他也更加喜爱滕王阁序里那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在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梦里,
何知思索——
人是会飞的吗?
人是会飞的吧……
三、豹变
何知在工作以后,又结识了许多的人,只是这些人,似乎再无从前龚哥或是阿超那样的感觉,是朋友,而非兄弟。
不过从小养成的谦虚谨慎的性格,还是让何知在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处理事情,尽管不爱说话,但领导同事都对其喜爱有加。
他也不负众望,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力完成,就算不为别的,也为能尽到所能,帮助别人。
何知的工作涉及民生,关乎一个个普通而真实的人,尽管他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可对待这些事,依然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有所懈怠。
人与人,总是应该互相帮助的。
他在这里,能够做到的,也就是这样一丝不苟,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罢了。
接近两年多的时间里,何知也确实践行了自己的理念,一路而来,他并非没有出过差错,可是,比起那些小小插曲,他已经将大局完成得很好了。
对于工作而言,何知并未把那当成赖以谋生的手段,每每遇到困难的任务,也必定全力以赴。
在这方面,他自认可以无愧于心,可对于家庭与生活,何知却有些力不从心。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的人生来就在罗马,何知对此感触颇深,因为他并未生在罗马,他生在偏远的山区里。
不论是读书上学,还是投身工作,显而易见的差距有时候总让何知眩晕。
看着别人逐渐走向何知认知里的成功,他并无嫉恨,只是对于自己,他有些迷茫了。
然而回望一眼,身边的人很多似乎也和自己一般,成绩平平,没有建树。
当然这是有原因的,他们年轻,没有经验,没有资本,也没有人脉,只有一颗不服输的心,成功很难出现在这个时期。
为此,何知经常在与龚哥聊天时互相倾诉,都觉得年轻人的出路很不明朗,人生二十多岁,既没有年少有为,也并不意气风发,反而成了不折不扣的废物,每月的工资刚刚够养活自己,房子与车子都遥遥无期,成家立业好像也因此而搁置下来。
但话虽如此讲,何知并不愿意就此认输,他知道,龚哥也是如此。
在某次聊天里,龚哥曾经告诉何知,每个人都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都有痛苦不堪的一面。
不必因为别人成功而自己失败就感到失落,也不必因为生来就没有的东西而有所焦虑,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怎么去活,其实都在自己的内心。
再者,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失败了吗?其实并没有,我们正是国家与民族的脊梁。
正如同三国演义电视剧里邓艾所言,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这其实也是何知想要听到的话,从小到大,他自认足够隐忍,足够厚积薄发,直到今天,虽然还是个普通人,可是这就是他的失败吗,并不是。
这是何知的成功,只是,在生活与现实面前,何知确需加倍努力。
记得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单位领导让何知去参加一个演讲比赛。
多年未曾上台的何知一开始并不情愿,但写稿子时,还是尽其所能,然后领导便让他去了。
写文字还算可行,要背稿子讲述又是另外一回事,初赛里,何知表现平常,看到别人强悍的实力,他也想要就此淘汰回去。
然而不巧的是,有两个人因为超时被扣分,何知便稀里糊涂进了复赛。
一共十七个人参赛,进入复赛只淘汰了两人,何知就像被别人推着在走,生活之中,很多时候其实身不由己。
但即便身不由己,那就不挣扎了吗,也并不如此。
既然进了复赛,何知便加倍努力起来,机会已经到了手边,他想要拼一把,一鸣惊人。
然后,复赛之时,何知就在台上忘词了。
摄像机对着他,观众们看着他,何知想不起来,最终只能跳过记不住的那段稿子,草草了之。
获得安慰奖的何知,自觉在台上尴尬非常,然而那天回家以后,却发现其实并没有人在意他是否忘词,当地的网络媒体还用了他演讲时的照片做成新闻稿刊上了公众号。
他这才明白,人生在世,很多时候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别人可能根本不在意。
后来,他也把这事情告诉别人,然后一笑了之。
只不过,自那以后,何知心中便多了一种豁达,很多事情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管结果如何,大可尝试了再说。
何知还在兢兢业业工作的秋天,这时候的阿超已经走入了婚姻殿堂,说不上衣锦还乡,也算是引人注目了。
在何知看来,阿超至少取得了世俗的成功,可对于阿超而言,又常常向何知诉苦,直言生活艰难。
生活的确很难,阿超已经拥有的,何知一样也没有,所以阿超抱怨之时,何知总说着羡慕阿超的话语。
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何知明白,阿超的难,或许并不如自己一样。
最好的朋友已经成家,亲戚朋友也开始催促起了何知,领导同事也有意给何知介绍。
可何知并无所愿,他忽然明白了,为何大三时候,龚哥说自己还不到谈恋爱的时候。
两袖清风的何知,不愿意在让女孩子跟着自己受苦,尤其是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可真正遇到了以后,又真能不为所动吗。
答案是不能。
阿超结婚后一个月,何知便因为外出培训认识了小郑。
他与小郑相谈甚欢,初见之时便有心动,最终却没能走到一起。
小郑说她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于是何知与她一起加油考试,到头来,何知考上了,小郑在历经几十上百次失败后,依然失败。
当然,这也许都不是小郑拒绝何知的原因,真正的原因理应是何知遇到未来的伴侣时所暴露的那些缺点,只是那时间,何知并不知道。
感情上的失利并未打垮何知,可生活一成不变,不起波澜,想要的一切都遥不可及,让何知心生郁闷。
考试进了新的单位以后,何知的工作彻底稳定下来,他在这段时间里学会了打台球,每每和空闲下来的阿超一起去台球厅切磋。
在某个心情并不美好的周天里,何知又应阿超之约切磋了几个小时。
这几个小时里,何知输多赢少,鲜能赢下对局。
阿超在何知后面才接触台球,技术却是后来居上,到了如今,何知早就不是对手。
兴许是那天看出了何知的心情低落,最后一局的袋口黑八,本来万无一失,阿超却鬼使神差将球打失掉了。
结束以后,二人依然谈笑风生,互相告别。
只是临了临了,望着何知即将离开的背影,阿超轻轻喊了一声:“何少!”
“咋了”,何知回头。
“生活确实很难啊”,阿超由衷感慨。
何知一愣,随即便笑了笑:“是啊,不过这不废话吗”
阿超点点头:“确实废话,不过啊何少,人生苦短,人生漫长,人生欢愉,人生悲苦,我们总想要生活如意,万事顺利,可人生就是如此,不如意事常八九,很多时候也并非自己不够努力,与其焦虑未来,患得患失,不如暂时放弃思索,活在当下。”
“没有人生来就会成功,我们确实很难,可是也不必妄自菲薄,尽力而为,终究会有一番作为吧”
“嗯……”,听着阿超的话语,何知忽然有所释然,“那肯定的啊,你我兄弟,必当出人头地”
那一刻里,何知又想起了龚哥说的,人都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都有痛苦不堪的一面。
大家都是如此,不必为此消沉。
阿超说大家都会有一番作为,但他们的作为,是什么呢?
那天夜里,何知想了很久,他其实一直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只是没有下定决心。
这一次,他决定了,不论前路几何,他决定了。
何知想当一名作家,是的,就是作家……
四、归真
与阿超在那个周天里切磋台球后不久,何知便去往了农村基层工作。
他并不抗拒从市里到了乡村,他本就是乡土之子,无非是回到了自己所来的地方。
到达了新的地方,人生也开始了新的阶段。
祖国时刻强调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如今也成了何知这个年轻人的工作,他自认不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可平凡中的默默付出,同样也值得认可。
更何况,他最初的人生理想之一,便是投身于这样的事业。
从前,何知的家庭需要帮助,现在,该轮到他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了。
乡村生活恬静怡人,对于从小就在山村长大的何知来说,没有任何不适应的地方,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有时候闲下来以后,一个人常觉孤寂。
与何知一起的还有两个同事,三人就在村里的老村委会相依为命,尽忠于工作的同时,也逐渐加深联系,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在农村里上班,工作并不如城里那样规律,忙的时候,何知三人上山下河,走村入户,加班加点,电话不断,晚上十一二点还在办公室奋战,闲的时候,又很少有什么需要他们强制去做的事情。
不过,常常走到村民家中去看看,还是让何知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有个九十多高龄的老大爷,每次见到何知都在询问,能不能给他点零花钱用用。
对此何知当然无法做到,可每次他都耐心倾听,到大爷家一坐就是一个小时,听他讲述过去的种种故事。
听到深处,何知赫然觉得,老大爷年轻时候,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不过,每个人年轻时候都是自己的风云人物,那些讲出的一个个故事,便是每个平凡而普通的人精彩的一生。
有时候何知与大爷相处久了,就会觉得,大爷可能也不需要那些什么零花钱,只是子女常年都在外地,偌大的房子里,只有他一个人,每天看看电视度日。
他已经太老了,老到在他出生之时,新中国还未成立,他也已经太虚弱了,虚弱到天上太阳哪怕大了一些,便无法外出活动。
这样的年纪,或许并不需要那些许多物质,老大爷想要的,也许只是有人陪陪他,哪怕是何知这样,带着一部分任务性质去拜访的人。
他也许只想要有人倾诉,有人听他说说话,何知恰好在这个时候扮演了这个角色。
对于老大爷的喋喋不休,何知没有不耐烦,也并无任何反感,他觉得如果自己陪老爷子聊聊天,他能高兴,那也不虚此行。
除了这位高龄大爷,何知还遇到过一队老年夫妻,丈夫半身瘫痪,妻子有严重的冠心病。
他们生活清贫,却也能够将日子好好经营。
何知也尽自己所能,将能够帮助他们的事情,都尽力去做。
或许无法改变全部,但助人为乐,何知没有忘怀。
有一次三人一起驾车去山上走访,如蛇般蜿蜒且陡峭的山路上,车子因为前方长上坡的货车压速度,一直闷着的离合差点烧坏。
三人花了许久才重整旗鼓,本以为出师不利,可转头一看,碧蓝的天连着青翠的山,此间风景,在此时竟然美不胜收。
望着一望无际的蓝天与山脉构成的巨画,何知豁然明白,人生有着无限可能,天地之间,蜉蝣一世,可放宽心态,终能自由自在。
在闲暇的时候,何知渐渐开始写作,记录自己的过往生活,也记录人生的此时此刻。
事实上,以往他也写过很多文字,可直到这时候,他才终于决定,要成为一个作者,哪怕只有自己是自己的读者。
他花了很多时间,将生活写进文字里,他也花了很多时间,继续将本职工作完成好,去帮助更多的人,这二者并不冲突,反而相得益彰。
时间也就在这样的平淡中,悠然而逝。
一转眼,已经到了何知离开村子的时候,小时候,为了读书他需要离开村子,如今,为了自己的生活,他又离开这可以称之为第二个家的村子。
只是,饶是离开,有些事情,早已经在何知心中扎根。
这段经历给了何知不一样的体会,从前眼中如阿超那样的成功,对于现在的何知而言,早已经不是那么重要。
人生需要的,也许仅仅是做好自己,返璞归真,遇事尽力而为,遇人温柔以待,除此之外,其实都是身外之物。
当然,一路走来,何知也深知生活不易,平凡的幸福更是难能可贵。
他比别人更加清楚,世间种种,并非努力尽可获得,然而从不付出努力的人,便终究容易沦为一无所有。
离开村子的末尾里,大家推举了何知上台发言一次,他写了很长的稿子,最终又删去了大半。
很多话其实根本不必要说,大家便能心领神会,同一战线的战友们,想必也不喜欢叽叽喳喳损耗时间。
于是乎,何知最终的文字寥寥无几,但都真情流露。
自从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的演讲比赛后,他已经多年没有上过台面。
回望一眼,过去种种如同山呼海啸一般席卷而来,他有些喘不过气,但比这还要严酷的事情他都已经经历,何知便再无畏惧。
微微缓和情绪,他走上台去,一如多年前他上台演讲那时,只是这一次,不会再忘词了。
……
从弱小不堪的山村少年,到独当一面的稳重大人,何知明白了,他的知,知晓的,应该是人间疾苦,是真心实意。
一段生活结束,一段生活开始,何知告别过去,而不会斩断过往,他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用自己的笔尖,记录下一切。
长长的没有尽头的道路上,他开着车子,驶向家乡,天空有洁白的云,耳边是自由的风,一路走来的记忆里,潜藏着纯正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