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中旬。

京师万人空巷。

从正阳门到承天门的大街两侧。

早已被汹涌的人潮挤得水泄不通。

留守京营的江字营兵士手持燧发枪。

勉强维持着秩序。

但他们的脸上同样洋溢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今日,是王师凯旋,献俘太庙的大日子。

辰时三刻。

远方传来了隆隆的战鼓声,悠长的号角。

人群瞬间骚动起来。

“来了,来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十六名骑着纯白骏马,手持旌节的骑兵作为前导。

紧随其后的是三百名身材魁梧刀斧手,手中的武器给现场增加了些肃杀之气。

江白没有乘坐銮驾。

而是如同在军中一般,他骑着一匹缴获的良驹乌云盖雪。

他今日并没有着甲胄,而是穿了一身特制的玄色织金蟒袍。

外罩一件紫貂皮大氅,头戴进贤冠,腰佩御赐尚方剑。

他面容沉静,目光平和。

却自有一股君临天下的气势。

当初在整顿京师夺权行动中。

拿到京师军政实权后,获得的称号,历史变革者。

这个可不是虚的。

携带效果:威望获取 30%,说服、威慑判定成功率 15%。

威望值以及威慑力无形中就会增加江白的气场。

而且久经战场杀伐之气,以及风林火山(史诗技能)被动效果加持下。

全军的士气如日中天。

绝对远超大明末年任何一支军队的气势。

沿途欢呼的百姓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

有一些大气不敢喘一下。

眼中看着高大战马上的那个人,充满了浓浓的敬畏。

但更多的是感激。

因为,江白让他们这些时间过的比以往要好多了。

老百姓才不会管你谁来坐那个皇帝位置。

只要能天下太平,无灾无难,有田有粮就是个盛世天下。

此时,在江白的身后,是江字营北伐军中功勋最著,装备最精良的雷霆骑兵团。

没错!

江白在沈阳古城休整一番后,就先行前往了山海关。

在北直隶保定军事重镇集结后。

等来了张大彪、孙奎他们率领的雷霆骑兵团。

因天气因素,刘大锤的海上舰队已经返回了天津卫、登州等船厂。

而他自己则带着精锐骑兵朝着保定方向急行军。

他们要比张大彪的骑兵军团要快上两日。

随后就是今日的重头戏了!

献俘!

一长串囚车缓缓行来。

最前面的几辆里,关押着身穿囚服。

神色萎靡的满清亲王,贝勒们。

不是谁都像代善那样为了大清不怕死。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是伤员。

代善带着四十多贝勒还有其他官员向江字营冲锋。

其中有几人没死。

有些伤势比较轻的,这段日子在江字营医官和江白弄到的药品帮助下。

勉强能活到京师。

这些人昔日趾高气扬。

此刻却只能在百姓鄙夷的目光和唾骂声中,深深低下头颅。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高鼻深目,黄头发的罗刹军官。

他是就是被张大彪他们俘虏的阿法纳斯。

他的出现,引发了人群更大的惊呼和议论。

“看!那就是红毛鬼!”

“连罗刹人都被江字营给抓回来了!”

“壮哉!扬我大夏国威!”

囚车之后,是浩浩荡荡的凯旋队伍。

抬着缴获的清廷仪仗,盔甲,兵器等战利品。

琳琅满目,绵延数里。

这实实在在的战果,比任何宣传都更具说服力。

队伍行至承天门前,停了下来。

巍峨的皇城就在眼前。

太庙,皇家禁地,供奉着大明列祖列宗的神圣所在。

此时,太庙前广场旌旗招展,文武百官按品级肃立。

气氛庄严肃穆,甚至带着一丝压抑。

钟声悠扬响起。

崇祯身着衮冕,在司礼太监的引导下,从太庙中缓缓走出。

他的脸色苍白,步伐略显虚浮。

龙袍似乎也掩盖不住他形体的消瘦。

他看了一眼台下那个骑在马上,万众瞩目的身影,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江白此时也已下马。

在礼官引导下,步上丹陛。

他对着崇祯,行臣礼。

“臣,江白,奉旨北伐,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

今已克复辽东,扫穴犁庭,擒获敌酋于此。

特献俘于太庙,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他的声音清朗,清晰地传遍整个广场。

崇祯的嘴唇翕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

最终只是干涩地说道:“爱卿,辛苦了。”

其实他想说的是:“江白,对赌你赢了!赢的漂亮!”

在灭了大清这件事上,还有谁比崇祯更激动呢!

大清欺我大明太久矣!

如今灭了大清,崇祯说实话打心底感谢江白和他的江字营。

可崇祯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将会失去更多!

接下来的仪式,按部就班。

献俘!

清廷亲王,贝勒,罗刹军官被押解至阶下,向着太庙方向下跪。

司礼监太监高声朗读记载着北伐功绩和俘获名单的捷报。

告祭!

江白与崇祯一同步入太庙享殿。

香烟缭绕中,明朝帝王的牌位森然排列。

崇祯率先上香,跪拜,声音哽咽地禀告:

“不肖子孙朱由检,禀告列祖列宗。

辽东之患,今已荡平!”

轮到江白时候。

只见他肃立,接过三炷香,并未跪拜,而是深深三揖。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那些牌位,朗声道:

“大夏后辈江白,今日告慰诸位先帝。

昔日沦陷之土,今已光复。

昔日为祸之虏,今已俯首。

神州重光,日月复朗,此乃天下万民之愿。

亦为历史必然之势!”

他的话语,在殿中回荡,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一旁的崇祯闭上了眼睛,身体微微颤抖。

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

所有人重新回到太庙前的广场。

文武百官,凯旋将士,京城百姓,无数道目光聚焦于一点。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向前迈出一步。

王承恩立刻将一份早已备好的诏书呈上。

展开诏书,崇祯的手在微微发抖。

他沉默了片刻,终于开口了。

声音起初微弱,但渐渐变得清晰:

“朕承继大统,十有七年。

夙夜惕厉,未尝懈怠。

然德薄能鲜,上干天咎。

致令虏寇猖獗,社稷濒危,百姓流离。

幸有摄政江白,忠勇天授,砥柱中流,终平大难,克复旧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他念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全场鸦雀无声。

“朕既愧对祖宗,亦愧对天下。

自即日起,当恪守《权摄政事条例》。

军国重务,尽付摄政裁决。

朕不再预闻朝政,望摄政王励精图治,开创盛世,则朕心安矣。”

崇祯再次宣读了几个月前的罪己诏和禅让国政诏。

如果说前面的宣读是为了让江白尽快能接手监国摄政一职。

那么今日这次宣读,算是对江白灭了大清的一种承诺。

更是向昔日的大明做一个告别。

他崇祯准备要彻底退居幕后,巡游山河去了。

天下交给有能力者来主持。

江白现在就差登基称帝了。

王承恩连忙上前,恭敬地从崇祯手中接过诏书。

然后转身,高高举起,面向百官和万民。

“陛下有旨!”

这一刻!

江白肃立,接受着百官复杂的目光,万千将士以及百姓狂热的注视。

法理上的权力交割,正式完成。

一个旧时代,在太庙的钟声里,正式落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