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封赏
北狄国主殒命鹰坠涧的消息,如同燎原的野火,以比奔马更快的速度席卷了整个战场,并向着更遥远的地方疯狂扩散。
失去了最高统帅和精神支柱,残余的北狄军队彻底土崩瓦解,金帐狼卫或降或逃,鹰坠涧的行营顷刻易主。京畿外围那些还在零星抵抗的狄兵,闻此噩耗,最后一丝斗志也烟消云散,纷纷放下武器,跪地乞降。
持续了数月之久、让整个帝国为之颤抖的北狄南侵之祸,随着那支精准夺命的雕翎箭,戛然而止。
王瑞玄在鹰坠涧短暂停留,命令赵胜和石黑虎肃清残敌,收拢降卒,清点缴获(尤其是北狄王帐中的金银、文书和象征物),并派快马将捷报和北狄国主的金冠、王旗等信物,先行送回京城。
做完这一切之后,他才率领着经历了连续性恶战和长途奔袭、已然人困马乏却士气高昂到极点的玄衣铁骑,押解着大量的俘虏和战利品,浩浩荡荡地班师返回京城。
当他们再次出现在京城的视野之中时,看到的景象让他们永生难忘。
京城的城门洞开!护城河上的吊桥早已放下!从城门开始,一直到目光所及的远方,道路两旁,密密麻麻,站满了无数的百姓!他们扶老携幼,箪食壶浆,翘首以盼!
当“玄衣卫”、“王”字帅旗以及那面标志性的玄鸟旗出现在地平线上时,人群中爆发出第一声激动的欢呼!
紧接着,欢呼声如同海啸般层层推进,最终汇聚成震天动地的声浪,直冲云霄!
“王师回来了!”
“万胜!万胜!”
“王青天!救星啊!”
人们挥舞着一切能挥舞的东西——破旧的布条、简陋的木棍、甚至刚刚采摘的野花,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跪地磕头,孩子们在人群中兴奋地穿梭叫喊。
京城守军早已列队站在城门两侧,虽然个个带伤,衣衫褴褛,但此刻却将胸膛挺得笔直,用最崇敬的目光注视着这支拯救了他们和这座都城的军队,老将军宋传庭亲自率领一众将领,迎出城外十里。
王瑞玄骑在“大铁青”上,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他依旧是一身沾染了血污和烟尘的黑甲,面容疲惫却目光沉静,面对这如山如海般的欢呼和赞誉,他并没有志得意满,只是偶尔向道路两旁的人群微微颔首示意。
他身后的玄衣卫将士们,则享受着他们应得的荣光,他们昂首挺胸,接受着万民的注目和欢呼,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激动,所有的牺牲和艰苦,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加倍的回报。
队伍缓缓进入了京城,街道两旁更是人山人海,万人空巷,欢呼声、赞叹声、喜极而泣声不绝于耳,花瓣、彩纸如同雨点般从两旁的阁楼上洒落。
这场面,远比任何一场胜利的庆典都要热烈和真诚,这不是朝廷组织的仪式,而是劫后余生的百姓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拥戴。
王瑞玄及其玄衣卫的声威,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他的名字,不再仅仅是偏安一隅的“安平县令”,而是拯救了京畿、射杀狄主、挽狂澜于既倒的民族英雄!
如此巨大的声望和兵权,让残存的朝廷中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恐惧。
皇宫大内,气氛复杂而微妙。
皇帝惊魂未定,对王瑞玄自然是存在感激的,但更多的是对其难以掌控的军力和如日中天声望的深深忌惮。朝堂上的大臣们则分成了几派,有的主张重赏以安其心,有的则暗中进言需加以制衡,甚至有人隐晦地提起“功高震主”的古训。
但无论如何,表面的功夫必须做足,而且必须做得漂亮,做得让天下人挑不出毛病。
数日后,一场规模空前、礼仪繁琐的封赏大典在残破却尽力收拾过的皇极殿前举行。
皇帝亲自出席,当着文武百官和无数军民代表的面,宣读了对王瑞玄及其部下的封赏诏书。
诏书极尽溢美之词,将王瑞玄的功绩夸得天花乱坠,称之为“社稷再造之功”,“古之名将不能及”。
最终的封赏更是令人咋舌:
封王瑞玄为“靖北侯”,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赏金万两,帛千匹!
加封太子太保衔,虽为虚职,但地位尊崇无比。
授予“总督京营戎政”之职,理论上节制京城所有兵马(虽然如今也没多少兵了)。
其麾下主要的将领,如刘渔舟、石黑虎、赵胜、张铁柱、郑大河等,皆封爵赏金,各有擢升。
阵亡将士追封厚恤,伤者厚赏。
诏书宣读完毕,全场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尤其是那些来自安平的将士和京城百姓,更是激动万分!侯爵!这是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殊荣!
然而,王瑞玄跪在御阶之下,听着那华丽的封赏,脸上却并无太多喜色,反而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嘲。
总督京营戎政?京城现在还有多少可战之兵?一个空头衔而已。太子太保?更是虚名,至于靖北侯的爵位和赏赐…看似丰厚,但与他立下的不世之功相比,与他和玄衣卫实际控制的强大力量相比,朝廷其实并未付出太多实质性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姿态,一种试图用名位来笼络和安抚的策略。
他甚至能感觉到龙椅上那位皇帝目光中的复杂情绪和御阶两侧某些大臣隐藏不住的忌惮。
但他并未表露任何异样,在山呼海啸般的“谢主隆恩”声中,他平静地叩首接旨,礼仪一丝不苟。
典礼结束后,他以军队需要休整、事务繁多为由,婉拒了朝廷的一切宴请,只是与老将军宋传庭等一批值得尊敬的守城将领进行了简短的会晤,并拿出部分粮草助其赈济城内灾民。
来时,他们是默默无闻、前途未卜的“义师”。
万民敬仰,王瑞玄有着无与伦比的声望和朝廷不得不给予的尊荣,一个拥有强大武力、巨大声望的新兴势力,已然崛起,再也无法被忽视,未来的朝廷与王瑞玄,将走向何种关系,成为了悬在每个人心头的巨大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