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禅让
时光荏苒,王瑞玄坐镇京师已近一年。
这一年,天下局势发生了深刻而不可逆的变化。
在王瑞玄的强力掌控下,京畿地区的秩序得以迅速恢复,玄衣卫的威名震慑四方,原本蠢蠢欲动的各地藩镇和军阀,见到北狄覆灭的下场,无不心生忌惮,暂时收敛了爪牙,选择了观望。朝廷(或者说,以皇帝为代表的旧势力)虽然心有不甘,但在绝对的军事实力面前,所有的挣扎和阴谋都显得苍白无力,几次试图暗中联络外镇、甚至挑动玄衣卫内部矛盾的尝试,都被王瑞玄以雷霆手段粉碎,参与者无一例外身首异处,家族倾覆。
王瑞玄并未急于立刻取代皇室,而是展现出惊人的耐心和深远的布局,他利用“总督戎政”和“靖北侯”的身份,一方面继续强化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将京营彻底打造成了玄衣卫的形状;另一方面,则开始有条不紊地渗透和改造朝廷的官僚体系。
他大力提拔那些有真才实学、却因出身或派系而郁郁不得志的中层官员,给予他们实权,让他们去处理繁重的政务和恢复民生,这些人感恩戴德,自然成为他的支持者。同时,他以“整顿吏治、清除狄虏细作”为名,由石黑虎的军情系统暗中主导,对朝廷的各部院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洗,将那些死忠于旧皇室、或对他抱有敌意的顽固派逐一排挤、罢免甚至构陷下狱。
经济上面,他打通了安平与京畿的通道,将安平相对先进的工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引入京畿,并利用缴获的北狄财富和抄没贪官的家产,大力恢复生产,稳定物价,救济流民。这些政务举措极大地缓解了京畿百姓的困苦,也使得王瑞玄的声望从单纯的军事崇拜,延伸到了“治国能臣”的层面,民间开始悄然流传“王侯当为天下主”的言论。
文化舆论上,钟晓晓发挥了巨大作用。她领导的文教系统,通过学堂、说书人、甚至新编的戏剧,不断宣扬王瑞玄的赫赫功绩和安平的仁政,潜移默化地削弱着旧王朝的合法性,为新的权力结构铺垫思想基础。
在这一系列软硬兼施、多管齐下的运作下,旧王朝的根基被一点点掏空,皇帝彻底成为了深宫中的傀儡,政令不出宫门。朝廷上下,从百官到百姓,都清楚地意识到,天,已经变了,唯一的悬念,只是那最终的形式和时间。
这一日,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似乎只是一个平常的清晨,但京城的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肃穆和期待,街道被净水泼洒,主要干道戒备森严,一队队黑甲玄衣的士兵肃立两旁,目光锐利,军容鼎盛。
皇宫,奉天殿前。
文武百官早已按照品级列队等候,但他们的神情与一年前已截然不同,少了往日的倨傲与派系之争,多了几分恭谨、忐忑,甚至是一丝隐藏不住的兴奋,许多人下意识地整理着自己的袍服,目光不时瞟向宫门的方向。
吉时将至,沉重的钟鼓声响起,庄严肃穆。
首先出现的,并非皇帝的銮驾,而是靖北侯王瑞玄!他今日未着戎装,而是换上了一身特制的、糅合了戎装元素与帝王衮服特征的玄色冕服,上绣玄鸟暗纹,腰佩长剑,龙行虎步,在一众核心文武(刘渔舟、郑大河、石黑虎、赵胜、钟晓晓等)的簇拥下,缓步走向奉天殿的高台。
他的出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无形的威压笼罩全场。
紧接着,皇帝的銮驾才缓缓而来,皇帝面色苍白,在內侍的搀扶下走下銮驾,他穿着正式的龙袍衮服,却显得异常宽大空洞,仿佛一个被精心打扮的木偶,他的眼神躲闪,甚至不敢与王瑞玄对视。
一场精心排练的“禅让大典”,就此拉开序幕。
司礼太监展开早已拟好的诏书,用尖细的嗓音,颤抖着宣读。诏书内容无非是皇帝自陈德薄,致使天下板荡,生灵涂炭,幸有靖北侯王瑞玄天纵神武,挽狂澜于既倒,功盖寰宇,德配天地,为社稷苍生计,效仿尧舜,自愿禅让帝位云云。
整个禅让过程,皇帝如同梦游,机械地完成着每一个步骤,交出玺绶,取下冠冕…没有丝毫的意外,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
当诏书宣读完毕,王瑞玄并未立刻接受。他按照礼制,再三推辞(当然,只是形式),而文武百官则按照事先的安排,集体跪伏,山呼“天佑华夏,臣等恳请靖北侯顺天应人,正位大宝,以安社稷,以慰万民!”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民意”。
最终,在“万民”的“强烈呼吁”下,王瑞玄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禅让。
他一步步走上那至高无上的御阶,转身,面向百官,面向京城,面向天下。
司礼官提高声音唱喏:“告祭天地宗庙,皇帝陛下登基!建国号——‘华’!改元——‘启元’!大赦天下!”
“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从奉天殿前蔓延开去,席卷整个皇宫,乃至整个京城!玄衣卫将士用兵器敲击盾牌,发出震天的轰鸣;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向着皇宫方向欢呼跪拜。
王瑞玄,不,此刻应是华朝开国皇帝王瑞玄,屹立在御阶之上,接受着万民的朝拜,他的目光扫过下方激动的臣民,扫过这片历经劫难终于迎来新生的土地,沉静而深邃。
登基大典之后,是一系列雷厉风行的鼎新之举:
定都:依旧以京城为都城,但改名为“天启城”,象征新时代的开启。
立制:在安平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了天下形势,颁布了《启元宪纲》,作为新朝根本大法。重申并推广一夫一妻、尊重女性、轻徭薄赋、鼓励垦荒、重视工商、兴文教等新政。
官制:废除前朝繁琐冗官,建立精简高效的中央官制,设内阁总揽政务,枢密院执掌军机,御史台监察百官。刘渔舟、郑大河、钟晓晓等核心成员皆担任要职。
军制:玄衣卫更名为“华御军”,为帝国常备精锐,整顿收编各地军队,统一号令。
律法:颁布《华律》,废除前朝酷法,强调公正平等。
一场看似平稳的“禅让”背后,是绝对实力的支撑和长达一年的精心布局,旧王朝的旗帜悄然落下,一个新的帝国——“华”,在废墟与血火中宣告诞生,开启了名为“启元”的时代。鼎新华夏,并非只是更换一个皇帝和年号,更意味着从制度到思想的深刻变革。天下人的目光,都聚焦于天启城,聚焦于那位一手缔造了新朝的年轻帝王,等待着他将带领这个新生帝国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