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穿越成马谡之子 第97章 李严的不满

作者:牛奶泡花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6:55:25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李丰骂骂咧咧不止,尽是对诸葛亮的不满。

“早就该想到的!那诸葛亮怎会允我开府之权,搞了半天,依旧是有名无实啊!”李严一声叹息道:

“现在好了,还被弄到这鬼地方来搞什么粮草押运的差事,这把我们当成什么了?打杂的吗?”李丰怒道:

“算了,算了!再从长计议吧!”李严无奈道:

“如今诸葛亮新胜,蜀国上下,都视其为神明!陛下更是对他信任无比,朝堂之上又全是他的人!”

李严狠狠叹了一口气道:

“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能站稳脚跟,便已实属不易了。”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诸葛匹夫权势越来越大。爹,您也是先帝托孤大臣之一,这凭什么差距这样大?”

“住嘴,有人来了!”李严连忙呵斥道:

李丰这才悻悻地住了口。

脚步声越来越近,一道身影撩开帐门走了进来。

“两位大人聊些什么呢!这么开心?”那人问道:

“我们哪里很开心……”李丰正欲反驳,却被李严一把按住。

“原来是安国啊!我们刚才只是在聊些家常而已,并没有说什么逾矩的话,还请将军不要误会!”李严说道:

来人正是关兴,自张苞死后,他就成了唯一侍立在诸葛亮身边的卫将。

“是吗?”关兴皮笑肉不笑道:

“是!”李严认真地看着他道:“难道不是吗?”

关兴也同样凝视着他,半晌之后,才莞尔一笑道:

“是!李大人所说,我自然是相信的!”

“大人,丞相等着见您呢!快去吧!别让丞相等久了。”

“好!我这就随将军前去,绝不让丞相等急。”李严收拾了一下文书,便起身准备走。

“那便请吧!李大人!”关兴做了个邀手的手势。

李严正了正衣冠,便抬头挺胸地走了出去。

……

……

没多久,两人便来到了诸葛亮的中军大帐前。

李严撩开帘子,正欲往里面走,却被关兴一把拦住,道:

“李大人烦请稍候,容我通禀一声!”

李严微微皱眉,关兴这明显是在敲打自己呢!不禁心头火气。

不过转瞬间,他就压了下去,脸色恢复如常道:

“应该的,应该的!那就烦请将军通报了!”

“嗯!”关兴笑了笑,心里却怒骂这老狐狸还真是能忍,迟早是大患。

“丞相!李大人来了!”关兴走进账内通报道:

“哦!快让他进来吧!”诸葛亮深深地看了关兴一眼。

之前李严来此,可从来不会说通报的,都是直接往里进。

不过对于关兴的小动作,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关兴走出帐外,冲李严拱了拱手道:

“李大人,请吧!丞相叫你进去呢!”

李严神色如常,抬腿走进了帐中,关兴还想跟着进去,却被李严一把拦住,道:

“安国啊!军机大事,不便与外人多听,还是辛苦你在外面值守吧!”

关兴目光闪动,不过他也没有与李严争执什么,省的到时两人都下不来台。

李严笑了笑,他扳回了一局。

不过很快乐笑又变成了苦笑,他堂堂中都护,竟然沦落到要与一个小辈斗智斗勇。

仅凭这一点,他就已经不如诸葛亮甚多。

“正方啊!你来了!坐——”

诸葛亮指了指一旁的座位,他对李严还是比较客气的。

李严没有客气,拱了拱手,便跪坐在一侧。

“不知丞相叫我前来,所为何事?”李严询问道:

“正方啊!粮草之事,你督办的如何了,可有什么难处?”诸葛亮停下笔,问道:

“些许小事,哪里会有什么难处,丞相过于忧虑了!”李严言语之中有些不满,被诸葛亮听了出来。

李严这话,无非是说让自己这样堂堂一个中都护,去做督运粮草的小事,实在是杀鸡用牛刀。

谁知诸葛亮听完,没有开心,反而是一脸的忧愁。

“正方啊!你可切莫认为督运粮草是件小事!”

“这些年来,我大军不知在粮草一事上吃过多少明亏暗亏,大亏小亏。实在是半点马虎不得啊!”诸葛亮格外叮嘱道:

李严却是老神在在,根本不为所动。

“我在前线战事是否顺利,全靠正方在后方粮草运送是否及时!正方实乃拿我军之命脉!”

诸葛亮抬高李严无果,又给了他一颗红枣道:

“若你能将督粮一事做好,我自会向陛下举荐你!”

“哦!举荐我什么?”李严眼前一亮。

“举荐你为三公,位列百官之上!这可是莫大的荣誉。”诸葛亮说道:

李严神色一黯,不满地嘟囔道:

“我当是什么,原来是个虚职!看来开府一事是无望喽!”

“正方呢喃什么呢?”诸葛亮好奇脸道:

“我说,丞相高见!”李严拱了拱手,言不由衷道:

“非我之高见,乃赖正方之妙手!”诸葛亮哈哈大笑道:

李严黑着张脸走出了诸葛亮的营帐。

……

……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全军都在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北伐的工作。

待准备就绪,全军将直奔关中而去。

“子思,你认为我们走哪一路最为合适!”

舆图前,诸葛亮朝马哲问道:

马哲看着舆图,摸着下巴思忖了片刻,回答道:

“纵览全军,应当是走褒斜道最为合适!”

“哦!这是为何?”诸葛亮笑问道:

马哲微微一笑,道:“前不久,张郃从此处进兵,一路上将之前赵云将军烧掉的栈道都给修好了。”

“且我已派人查探过,他们撤退时并未毁掉栈道,我们从此进兵,相对来说,会比较顺利。”

“也不用再休整栈道,耗费人力了!”

“嗯!”诸葛亮点了点头,他也认可了马哲的分析,觉得从褒斜道进军最为合适。

“只是此事我们知晓,魏军也必然知晓,出口处必然是重兵把守!我军想越此而出,极为艰难,恐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诸葛亮有些忧虑。

蜀汉疲弱,一兵一卒都十分珍贵,不能平白损耗掉。

“不若兵分两路,从褒斜道、陈仓道同时进军关中,或可缩小我军压力!”马谡建议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