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迎着陈洛审视的目光,朗声回答,声音清晰沉稳,条理分明:
“回将军话!草民确名陈到,字叔至,世代居住于汝南平舆以西三十里,颍水之畔的陈家堡。
元龙先生奉将军之令巡抚汝南,开仓赈济灾民,招抚流亡,招募四方义士以安境保民。
陈家堡亦受曹兵与乱匪袭扰,凋敝不堪。草民与堡中族人,久仰刘豫州仁德之名,感佩涕零;更敬服将军您在神亭岭力挽狂澜、护佑百姓的壮举,以及元龙先生运筹帷幄、安定一方的卓绝才能!”
他的声音透着一股真诚的热忱,
“故,草民说服本族父老,集结族中百余健儿,并献上堡中历年积存以备灾荒的粟米粮草,一并投效于元龙先生帐下,愿效犬马之劳,共御外侮,保卫乡梓!
元龙先生不以草民粗鄙,知草民自幼习武,略通弓马刀枪之道,且熟悉汝南境内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故多加倚重,引为心腹,托付机要重任。
此番,”
他目光更加坚定,如同燃烧的炭火,
“元龙先生命草民前来,其一,便是将这关乎汝南存亡的密信呈送将军!其二……”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斩钉截铁,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草民斗胆,愿追随将军左右,执鞭坠镫,赴汤蹈火,效犬马之劳!请将军收留!”
最后一句,掷地有声,回荡在寂静的厅堂。
“好!好汉子!有胆气!”
张飞忍不住重重一拍大腿,轰然喝了一声彩,声震屋瓦。
他虽然尚不清楚陈到的具体根底武功,但观其沉稳如山岳的气度,行步无声的功夫,以及这份坦荡赤诚、敢担重任的魄力,便知眼前之人绝对是条响当当的好汉,眼中满是激赏之意。
“俺老张喜欢你这股子劲儿!”
关羽也微微颔首,抚须的动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丹凤眼中锐利的光芒柔和了些许,流露出对忠勇之人的欣赏之色。
陈洛心中了然,豁然开朗。
眼前这位刚毅沉稳的汉子,正是陈登在先前密信中所言,于汝南苦心经营、新近吸纳的“可用之势”与“忠勇之才”!
“嗯……”
他不再犹豫,伸出骨节分明、同样带着征战痕迹的手,接过了那沉甸甸、尚带着陈到体温与漫长旅途气息的铜管。
指间微一用力,“咔”的一声轻响,坚硬冰冷的蜡封应声碎裂。
他旋开紧密契合的铜管管盖,取出一卷用细绳紧密捆扎、坚韧厚实的帛书,迅速展开。
“容我细看。”
陈登那熟悉的、力透纸背、如同刀劈斧凿般的遒劲字迹,带着千里之外的硝烟与血腥气息,猛地撞入陈洛的眼帘:
“守仁将军钧鉴:”
“登于汝南,仰仗将军虎威震慑宵小,依附主公仁德之名感召四方,数月呕心沥血,阳翟、汝宁、平舆三县之地,局面渐趋稳固。
编户立军,屯田安民,青羽义军旗号已立,民心稍附。
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原黄巾余孽刘辟、龚都二贼,虽曾慑于赈济之策,暂敛锋芒,然其贼性难改,近闻其暗中勾连,啸聚山林旧部,又得袁术逆贼遣使暗中资助钱粮兵刃!
此二獠拥众已近万,盘踞葛陂、朗陵险要,蠢蠢欲动,恐不日将生大乱,图谋反噬,毁我根基!”
“三县初安,兵卒虽众,然新附者多,未经战阵。
磐石、疾风二营堪为骨干,然无影营新建,尤缺能独当一面、震慑群小之悍将坐镇指挥!登虽竭虑,终是文士,难驭骄兵悍卒于刀锋之间。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恳请将军速遣一得力虎将南下,统摄无影营,整饬军纪,协防要隘,以备不测!迟则恐生大变,悔之晚矣!”
“另,近日郡内发现不明身份之探马,行踪诡秘,精于藏匿追踪,似非本地豪强所遣。
登疑其为……许都方面之耳目!恐曹公已对‘洛川营’(陈登为保密,对外称汝南屯田军为‘洛川营’)起疑,遣人窥探虚实。
此亦心腹之患,不可不察!汝南陈登顿首再拜,十万火急!”
信不长,字里行间却透出浓重的硝烟味与急迫感!刘辟、龚都勾结袁术,拥兵近万,已成肘腋之患!
无影营缺将,更是燃眉之急!更令人心惊的是,曹操的密探,竟已嗅到了汝南的异常!
陈洛缓缓合上帛书,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抬起头,目光如冷电般射向依旧单膝跪地、身姿挺拔如松的陈到。
“他们做的很对,但某些人就是不打算让你闲着——得重拳出击了。”
厅内一片寂静,刘备、关羽、张飞都感受到了信中传递的沉重压力,目光凝重地看向陈洛。
“对了,”
陈洛迈步,走到陈到面前,居高临下,沉声问道,
“陈叔至,元龙信中言汝南局势危殆,刘辟、龚都二贼勾结袁术,拥兵近万,图谋作乱。
无影营新建,缺一能统兵御敌、震慑宵小之悍将!你……可敢担此重任?”
陈到猛地抬头,那双沉静的眼眸中骤然爆发出炽热如熔岩般的战意与决绝!
没有丝毫犹豫,他抱拳过顶,声音如同金石撞击,斩钉截铁:
“有何不敢!末将陈到,愿立军令状!刘辟、龚都二贼若敢来犯,定叫其有来无回,头颅悬于平舆城头!
无影营若在末将手中不能成军御敌,末将提头来见将军!”
“好!”
陈洛眼中精光爆射,猛地一拍陈到肩膀!这一拍力道沉雄,陈到身形却纹丝不动,足见其根基之深厚!
“要的就是这份胆魄与担当!”
他转身,目光扫过刘备、关羽、张飞,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主公,二位将军!元龙信中所述,汝南危局已迫在眉睫!
无影营乃青羽军之耳目爪牙,专司潜行、刺探、奇袭、斩首,不可或缺!
今缺一能镇得住场面、压得住新兵的悍将统领!
陈叔至,沉稳刚毅,武艺超群,更兼熟悉汝南地理民情,正是天赐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