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太平军拿下南昌以后,为了稳定人心,并制造舆论,种云弄出了一本名为《建天京于金陵论》的小册子。

在这本小册子上,有太平道所有高层的表态。大家的语气一致,全都盛赞南京“虎踞龙盘”,“形险地胜”,是定都的首选,集体为种云的决策“抬轿子”。

太平军定都南京,这事也就这么定了。种云的打算是,把刘禅忽悠来,做傀儡皇帝,这样诸葛丞相就不得不来,毕竟刘禅是他手心里的宝。

从这时候开始,东吴,太平军和曹魏,也开始了三国演义。太平军也从武装起义,变成了汉家政权。至于成都,实力不足,只是搅局的。

孙权也是从这天开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东吴城。他怕被刺杀,毕竟他老爸和大哥都是这样挂的。

孙权这个人,原本就贪图享乐,缺乏大志。面对荣华富贵,他变得彻底腐化堕落。

一把手不管事,身为二把手的江东世家自然就得接过重担。

陆逊忙的不行,他要协调各方关系。诸葛瑾带着江北派发动东征,拿下镇江、扬州。

曹魏和成都担心贸易,派代表前往南昌,试探太平军高层的态度。

东吴得知消息,也是极为震动。

苏南一地,就占了东吴漕粮的一半。太平军在南昌站稳脚跟,继而拿下整个东南,孙权就崩溃了。

这是涉及到社稷安危的大事,不能怠慢!孙权发出数道命令,其中令尾随追击太平军的江东世家,在孝陵卫、紫金山、雨花台和东西门外建立江南大营,阻止太平军打苏州。

江南大营就在南京城外,距离孙权的皇帝府还不到十公里。太平军在东吴的眼皮子底下扎营,等于是“脸对脸”的对峙。

对于这个腋下之患,东吴当然不会坐视不理,江东世家上下希望立刻拔除。

种云派出太平军进攻,但因为攻坚能力不足,数次攻势均是无功而返。

到了4月16日,为了缓解江南大营的压力,孙权又令钦差大臣诸葛瑾在扬州建立江北大营,以策应江南大营,达到“合力兜剿”太平军之目的。

孙权很烦,让陆逊出马,他以为对于这个太平军,应该能打下。事与愿违,太平军防守的也不错,陆逊也是屡攻不克。

种云和东吴稳住了局面,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就像一把钳子,将太平军东进的道路牢牢锁死。

当然,太平军攻坚的能力也不行。李元芳指挥所部进攻南京,也是损兵折将,收效甚微。

由于双方谁进攻,谁吃亏。谁防守,谁占便宜。因而太平军和江南、江北大营的东吴大军,开始防守起来,很有默契地选择稳住,不贸然进攻了。

但是,太平军当时的地盘很小,仅据有今天的湖南,江西等城市,与曹魏的实力差距太大。如果就这么对峙下去,太平军的前途堪忧。

种云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决定运动起来,太平军的主力不能耗在天京城外,必须分散作战,将东吴的主力调至外线。

太平军发动的北伐很顺利,那就再来个东征,打乱东吴军部署,顺便扩充地盘。

曹魏世家也来信了,他邀请太平军共同攻击东吴军。曹魏皇帝用了曹家宗室为统帅,发动了南征。

5月19日,东吴世家率战船千余艘,兵员两三万人,自南京溯江而上西征。

随后的一个月,太平军如同摧枯拉朽一般,连克安庆、湖口,包围了南京。

面对太平军的进攻,东吴军的正规军被打得丢盔弃甲,只有新任世家顾家,率领的本地部曲有一战之力。

6月,得知南京被围,顾家家主率部火速增援,与种云的太平军在南昌爆发激战。

此役,种云站在城头督战,东吴世家顾家把他的随从都打死了,但他面无惧色,仍督军不退,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原本人心涣散的太平军也成功打退了东吴世家的进攻。

强攻不成,东吴世家随即命人开挖地道,深埋地雷,试图将南昌城墙炸开。

但每次炸踏城墙,冲入城内后,最终都被黄天霸和弟弟亲自带兵又赶了出来。

屡战屡败,东吴世家命人加大工程量,开挖了一条长达六里的地道。

种云得知情报后,针锋相对,命人往地道里灌水,再一次挫败了东吴军的攻势。

到了8月初,孙权闻悉南昌久围不下,随即派陆逊等人率领溯江而上,增援江东世家。

陆逊等部来到南昌城下后,与江东世家合力攻城,但也未能打败太平军。

9月下旬,孙权认为陆逊主持围攻南昌三月有余,冗日持久,劳而无功,耽误了整个西征战略部署,便将其调回革职,坐冷板凳。

陆逊被撤职后,江东世家顾家临危受命,主持西征战事。曹魏皇帝又来信了,他让太平军打江南,曹魏军打江北。

相比于半路出家出身的诸葛瑾,陆逊的军事素质就明显高出了好几个段位。

陆逊到了江北,抵达前线后,为了扭转不利形势,首先加固了安庆的城防工事。

西征军不急攻城略地,至少安庆这座军事要塞,要先稳住。

在稳固防线的同时,陆逊又率部进攻湖北。令有“飞将军”之称的周泰进攻安徽临时省会庐州(合肥)。

得知东吴大军分兵,曹魏皇帝就像救火队长一样,到处奔波,给无能的同僚擦屁股。

10月,江东世家顾家率军赴田家镇(今属湖北武穴)与太平军激战。

不久后,因太平军攻陷黄州,围困东吴大军。顾家又马不停蹄赶到安徽,大败曹魏军,解除了陆上之围。

12月下旬,东吴军攻打庐州。曹真得知后,将大部队留在后方,自己只率二千兵马赶赴庐州解围。这一幕,像极了几个月前的南昌之战。

不过,这一次没有再发生奇迹。东吴军在陆逊的率领下,一面围攻庐州,一面围点打援。

外线的曹魏军无法增援庐州,而庐州城内的曹魏军兵力又很少。曹真危险了,东吴这次要他的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